今天是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我市“三名文化”工程之大型歌舞剧《望夫归》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08-08-21 来源:中山日报
我市“三名文化”工程之大型歌舞剧《望夫归》呼之欲出
专家把脉建议加强故事及构思的独创性
    “三名文化”工程是文化名城建设的八大文化工程之一。打造名家、名作、名牌,8月19日下午,市文联举行大型歌舞剧《望夫归》作品研讨会,邀请省内文艺界知名人士张建渝、吴惟庆、黄心武、赖汉衍等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完善。
    “解放前,中山农村一个叫浦口坑的地方,两情相悦的一对年轻夫妇阮小强和龙三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清苦平淡但幸福快乐的生活。地主钱霸天企图霸占龙三姑,差管家莫生士施计逼迫阮远走他乡,而三姑为了逃出钱霸天和莫生士预设的‘改嫁抵债’的圈套,也被迫离开,途经五桂山被欧初领导的抗日义勇大队所救。     自此,龙三姑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期盼,每天都盼着丈夫早日归来团聚……阮小强出走后,辗转抵达国外,拼搏创业。改革开放,已是华侨的阮小强回乡寻亲、投资、兴业……”《望夫归》作者雷建国介绍,该剧讲述的故事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当前的改革开放时期,跨越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多个时代,旨在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进程,记录一座城市的成长。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经典与前卫完美结合,既有中山名城文化属性的传统特色,也不乏新潮元素的大胆原创。
    众专家顾问在肯定作品的同时,对作品存在的不足也直言不讳。原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黄心武认为,通过歌舞剧的形式表现中山数十年来的变化,创意非常好,但剧本稍显单薄,故事的独创性和剧本构思的独特性没有走出传统模式,作品过多地强调了人物的社会性,对人性的表现不够。省文联戏剧影视工作部主任、剧协副主席张建渝认为,挖掘本土艺术人才,提炼本题艺术创作题材,出发点非常好;但整个作品的传奇性比较欠缺,建议重点把握好“望”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吴惟庆认为,作品具有故事性,但戏剧性欠缺,戏剧结构稍有失衡,没有矛盾冲突;立意不够鲜明,还需进一步提炼,人物塑造细节不够;另外,作品的歌唱性强,但舞蹈性欠缺。省话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赖汉衍说,阮小强为什么要走,这必须是具有中山华侨的特色;不要把三姑定位为老革命,这样反映不了中山广大妇女的命运。
记者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