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起公示
发布时间:2008-10-17
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起公示

东乡民歌等7个项目上榜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商报讯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黄圃腊味传统手工技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手工技艺、东乡民歌、六坊云龙、三角麒麟舞、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沙溪四月八等7个项目从24个镇区申报的3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10月16日起在中山文化网公示10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今年市文广新局开展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24个镇区申报的30多个项目进行了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际联席会议根据项目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并通过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2006年,我市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三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醉龙舞被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去年,市政府批准中山咸水歌、鹤歌、白口莲客家山歌、醉龙舞、鹤舞、麒麟舞、黄圃飘色、崖口飘色(枭色)、小榄菊花会共9个项目为中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链接
    东乡民歌:东乡,是中山人习惯以石岐为中心,西面沙溪、大涌称“西乡”,石岐以东的张家边(即现火炬区)和南朗称为东乡。曾经流行于东乡的民歌,以《望夫归》为代表,一般是用咏叹调和拉腔为主旋律,没有固定乐谱,是根据唱歌之人所表达的内容和歌调长短而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洋谋生的人较多,很多华侨回乡娶妻后又出洋打工,夫妻两地分离,《望夫归》忧怨的内容和缠绵的咏叹曲调,正是表达了守家怨妇的心境。
    六坊云龙:云龙是古镇六坊人继承祖传的制作方法,严格按形状、比例和尺寸,用竹笏扎制而成的,全条龙21架(截),总长52米。龙衣和龙裙都是纱布缝制的,龙身的鲤片和龙裙上的纹饰,都是六坊人众手描绘的。六坊云龙特点之一是龙体内可以装上蜡烛,当入夜以后,点燃蜡烛,龙便通体透亮,银光闪闪,宛如在星空中穿云破雾翻腾。
    三角麒麟舞:三角麒麟的制作工艺,其头部制作较狮子头的制作要小,同样以荇、竹、木为骨架,饰以布料、纱纸装裱上彩,但比狮子要小,要轻,猗角较尖较长,身躯则用布料作皮毛,并不用骨架支撑。舞动者为二人,一人舞头,一人舞身和尾,舞麒麟神采威武、轻巧伶俐。它的基本步伐有虚步、独立步、丁字步、半弓步、骑龙步(麒麟步)、弹跳等,表现动物逼真的形态。
    沙溪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也称浴佛节,沙溪村民将金龙放在大王庙进行一番拜祭后,为金龙点了睛,然后沿着圣狮、象角一带的大街小巷热闹舞动。当金龙舞过时,家家户户都烧爆竹迎接,浓浓的爆竹硫磺硝烟将村中的每个角落都熏遍了。说来神奇,四月初八金龙舞过之后,圣狮、象角一带的瘟疫就消失了,村民恢复了健康。村民认定了这是洪圣王的神灵在保佑,从此在每年的四月初八都举行一次舞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