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翼力助经济腾飞 |
依托“一镇一品”中山文化产业走上集群式发展道路 |
■ 经过悉心培育,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三大鲜明的特色:一是镇区特色文化;二是历史文化资源衍生的文化产业;三是具有鲜明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 我市已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 走进中山,你既能欣赏到小榄镇散发着菊花香的工艺品,也能体味到三乡镇古典家具的精致怀旧;既会为精美的伊泰莲娜首饰而沉醉,也能体验到港口游戏游艺产品的时尚前卫……中山24个镇区“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历来为外人所称道,依托现有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我市文化产业也走上了集群式的发展道路。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百花争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近年来,中山已涌现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港口镇的游戏游艺产业基地获得了 “中国游戏游艺产业基地”称号;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成为唯一一个镇级 “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乡镇正力创中国古典家具名镇。港口电子游戏游艺产业集群、伊泰莲娜公司、华艺灯饰集团荣获 “全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称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悉心培育,我市近年来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艺术品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三大鲜明的特色:一是镇区特色文化,包括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中国游戏游艺产业(港口)基地、坦洲镇伊泰莲娜省级文化创意园等;二是历史文化资源衍生的文化产业,包括小榄菊花、坦洲咸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中山装等;三是具有鲜明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如民众镇岭南水乡、孙中山史迹径等。各镇区均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时尚创意产业为核心,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依托优势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2009年5月15日,第五届深圳文博会开幕,我市首次组团参加。其中,港口游戏游艺、三乡古典家具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成为中山展区最大的亮点,受到了参展人士的多方关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在展会现场接受采访时指出,要结合我们中山的经济产业来发展文化产业或者产业文化。中山的经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经济与文化联姻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昌盛,我们不妨依托中山现有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全力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吹响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角,大力组织实施孙中山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子。目前,我市已形成了门类较齐全、品种丰富、投资经营主体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印刷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及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等五个行业合计收入占全市文化产业总收入90%以上。中国(三乡)古典家具文化节、中国游戏游艺博览会、中山文化消费节、中山水乡文化节等文化会展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目标更加明晰——依托中山现有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挖掘、整合文化产业内涵,实现全市空间上的聚合,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让集群效应朝着更加鲜明的区域个性迈进。 |
记者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