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中山女孩成“文学超女” |
——访第一届“THENEXT 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总冠军得主萧凯茵 |
| ||||
新闻背景 得到海岩的赏识,拿到手的10万现金稿酬,总价值为100万元的新人量身打造计划,包括金牌出版人金丽红、黎波全力打造的机会;成为《最小说》封面人物和专栏作者;与企鹅出版社签约英文版独家代理,与日本最大综合性出版社——讲谈社签约日文版独家代理;成为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家签约作者以及到剑桥大学等全球著名高等学府参观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让许多青年作家羡慕不已的“名利”,一个默默无闻的20 岁女孩在一夜之间全部得到了。正在读大学的中山女孩萧凯茵,参赛前甚至还未发表过大块的文学作品。 凭借着第一届“THENEXT 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总冠军的头衔,萧凯茵一举成名。文学超女、文坛新偶像、下一个郭敬明……伴随而来的还有一连串褒贬不一的争议。面对社会的纷扰,她的冷静超出了年龄该有的成熟,一如她参赛的小说。昨日,记者尝试着在这个女孩身上寻找其文学创作的“起源”。 ■ “源头” 小学时已开始写童话 由著名作家王蒙担任总顾问、郭敬明任总监制的第一届“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2008年5月启动。其整个选拔过程、赛制与“超女快男”类似,立即吸引了15万篇作品参加。王蒙、张抗抗、刘震云、海岩、周国平、王海鸰等作家担任评委。经过15个月的不断PK,今年7月中旬才评出了总冠军萧凯茵。 “我只是坚持书写这个动作。”这已成凯茵的一句经典话语。虽然参赛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可蒙眬的创作路她在10多年前就已经踏上。凯茵的妈妈笑着说,女儿小学时已开始写童话,但却从不让人看。“她会告诉我,她在写童话,却又不许我们看。”对于女儿的作家梦,父母都认为只是孩子“天真可爱”的想法。中学期间,凯茵各科发展均衡,仍然悄悄写着“只给自己看”的小说。2007年高考,她成为中山区艺术类文化总分第一。直到获奖前的一刻,父母都没有刻意往“作家”这一方向给凯茵予任何压力或期望。 在妈妈眼里,凯茵获奖的原因,除了本身的文学基础,还在于她“坚持”的性格——有主见、求完美、贵坚持,不仅让凯茵积累了创作的基础,也使她能在漫长的15个月里持续稳定发挥。 ■ “河流” 没有亲身经历却敢写三角恋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凯茵身上一种异于其年龄的冷静、成熟。或许这就是凯茵能在参加选拔赛的众多年轻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她的参赛作品多为感情类的,有些甚至是三角恋的题材。这种热门题材,许多女作家还得要号称是身体写作、亲身经历。但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凯茵却似乎驾驭得得心应手。“当然不是亲身经历,只是一种创作。”斯文、清瘦的凯茵说起话来却很爽快。读了两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她已有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知道一个故事的主线、辅线、隐喻、细节该如何有条不紊地穿插、展开。“我没有亲身经历,但在一些关键节点,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下去。”大多数参赛作品是她在学校宿舍里完成的。听听柔和的纯音乐,理理纷扰的思绪,她就能开始入定创作了。 参赛作品《河流》,被评委称之为: 达到了整个“THENEXT”开赛以来最高的一个水准级别,为这次比赛画下了一条崭新的水平线,这是一次压倒性的发挥和胜利。 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交错的感情线索中,情绪如同河流,平静却仍缓缓地向前流动。文章有大量的妙语值得人反复诵读:“河水流着流着便会凭空飞出支流,生活于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再也没有什么非谁不可,爱情亦是如此”;“我们就像河流上各自撑船的人们一样,当其他人都拼命想要顺流而下到那个看不见的大海时,我只想划着我的船桨到达那个不远的彼岸”。大量细节的精准运用,如钥匙的静电、冷却的包子、手机挂断的忙音,将读者包裹进她叙述的世界,让人随时会莫名其妙地涌起热泪。 凯茵的“理论+理性”,让作品叙述的节奏不急不缓。通篇看似平淡、实际上感情汹涌澎湃,文章本身就如是一条“河流”。 ■ “明天” “出一本展示实力的书” 一夜成名,除了名利,伴随而来的还有一连串褒贬不一的争议。 现在的凯茵已有许多粉丝。昨天的采访现场,红姨就带着女儿赶来与偶像凯茵见面;网上早已有了粉丝组织,称凯茵为VC,成立了专门的后援组;前两天,凯茵还收到了粉丝专门送到中山的礼物。他们喜欢凯茵文字中看似平静、内里却汹涌的感情。 香港媒体称,这是国内第一次以比赛在塑“文坛偶像”,影响力甚至超过此前韩寒、郭敬明的一举成名。作为评委之一的海岩就表示,这次是为了给影视创作领域带来一股新风。金牌出版人黎波则认为,这标志着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及青少年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影响文学的进程。甚至还有人预言,萧凯茵将是下一个郭敬明。 可如同对乐坛超女的反应一样,一些批评之声也同样出现了,诸如文学的商业化、娱乐化是一种堕落;选秀选手实力并不如真正作家;文坛选秀只是一场闹剧等等。这些非议,如同这两天的热带风暴“天鹅”,晴雨琢磨不定。 争议,对凯茵来说,都只是外面的风雨。她仍然冷静地呆在自己的写作世界里。“也许明天……出一本能展现自己实力的书。”凯茵说。“比赛的评委都是出名作家,与他们比,当然有差距。但我相信自己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 选秀历程 ●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以 《也许明天》从海选中脱颖而出; ●凭《河流》赢得众多评委好评,称其为比赛画下了一条崭新的水平线; ●最终以现场创作《起源》,夺得总冠军,成为“文学超女”。 | ||||
文/本报记者陈慧图/本报记者夏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