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青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奥秘之三--文化营销细节见功力
发布时间:2009-08-28
文化营销细节见功力
——青海、宁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奥秘之三
宁夏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有自己的独家服务和销售。◆记者秦志怀摄

   
    一张巴掌大的塔尔寺门票,翻开后可以看到“大美青海”的9个著名景点,还有塔尔寺地图和一张迷你宣传光碟;一个水滴状的小瓶子,灌入2毫升的黄河水后,售价10元……这些都只是一些细节,却折射出一个景区、一座城市的文化理念和诚意。

    黄河水+创意=最贵的水
    国内很多旅游纪念品市场,一溜的玉器挂件、针织包包、彩陶手镯之类,缺乏地方特色,难以吸引消费者。宁夏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就有自己的独家商品。
    “掌门人”张贤亮将2毫升的黄河水灌入精美的小瓶子,密封好便制成水滴状纪念品,并取名“中华民族的乳汁”,售价10元,产品销售情况格外红火。“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卖的是包装,卖的是概念,卖的是纪念意义。”张贤亮话语背后说的正是:文化是产生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在影城,还有一些特色服务。交200多元,就可以穿上戏服,由工作人员拍摄制作一段DVD 短片,游客就不单停留在“看”的表层,还能满足当一回明星的心愿;影城内酒瓶、粮食、武器等电影道具随处可见,游客可随意拿起拍摄,不像很多影视城打出“请勿接触”的牌子。
    点点滴滴,看似不经意,却赋予游客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  

    昆仑玉搭上“奥运快车”
    在青海,有两个西北独特的文化符号:一是昆仑玉,一是唐卡。这些“符号”曾经沉寂多年,经过青海人的“巧妙”推广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震撼外界。
    很多人认识昆仑玉是从北京奥运会开始的。第29届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公布后不久,青海省政府就向北京奥组委提出无偿捐赠奥运会奖牌用玉的申请。于是,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用上了青海昆仑玉。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青海在北京举办了《奥运奖牌·昆仑玉的前世今生》一书的首发式。昆仑玉借助奥运会这个平台,名扬四海,更带动了青海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随着青海唐卡国际艺术节的举办,热贡文化品牌也开始走出青海,走向全国。如今在热贡,几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画唐卡。这些个体年收入少则万元,多则十几万、几十万元不等,为农牧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捷径。
    “这就是文化带来的效益,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群众的生活中,群众也为热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表示。  

    承接好势头推广“冬季游”
    如今,青海文化旅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战略,日益彰显出大美自然资源、大美人文资源、大美和谐生态环境魅力,“高原旅游名省”的地位逐步凸显。不过,青海人已经看到自己的“短板”,在新的起点上又有了新点子。
    青海旅游过去呈现“半年忙、半年闲”态势,冬季清淡的现象突出。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海与旅游相关行业的稳定经营。吉狄马加透露,青海省正寻找突破口,加大冬季旅游市场开发,打造冬季特色旅游线路。“外地人不理解,以为冬天会很冷,其实白天要比北京暖和很多,而且很少刮风。冬季阳光灿烂,风光也很独特。”吉狄马加对青海的冬季游将成为热点也有信心。
    所有这些营销细节,都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深远意义。一滴小小的河水、一个小小的创意,霎时便能感动世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记者黄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