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简介: 隆都四月八:沙溪镇圣狮村和象角村,每年四月初八,都有大型的民间艺术出巡,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香山县志》第三卷风俗篇中,就已有过有关沙溪四月初八习俗的记载:“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日转龙头,是日里,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日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 任何一种仪式都是为了表达曾经的精神归属,就算时光的沙漏已经过滤掉繁复的程序,精神记忆仍旧一脉相承。沙溪的四月八浴佛节就是这样一个节日,从明末清初延绵至今,当初纷繁的习俗早已简化为一场欢乐的民间艺术巡游,但在村民心中,那份信仰尤在,那份快乐尤在。 久居中山的人一定听说沙溪“四月八”浴佛节的大名,浴佛节当天,家家户户吃栾茜饼,万人空巷观看群龙舞动。今年的“四月八”浴佛节,记者也亲身感受了其中的节日气氛,穿梭于乡间小道,游走于五彩缤纷的游行队伍,你才会发现一个关于龙的传说为何会演变成隆都人坚守百年的节日。 在巡游的队伍里,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龙:圣狮红圣殿天后庙木龙、云从堂金龙、象角关帝文昌庙木龙、象角天田堂银龙、象角银龙仔、大兴国标金龙……岭南年轻小伙子们精瘦的身材不动时看似羸弱,一旦舞起了龙,就像脱胎换骨,个个生龙活虎。你也会惊讶于在这样几个小小的村落,关于龙的信仰文化竟是如此根深蒂固。沙溪历史上称之为隆都(谐音为“龙都”),且有“双龙环绕,头尾聚居”而得名的龙头环,龙聚环两条与“龙”有关的自然村落,但其舞龙习俗是否与这一称谓有关则不得而知,但据了解,沙溪的舞龙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在舞龙的队伍中,旁观的村民乐于穿梭龙腹,无论祈求平安还是希冀儿孙聪慧,村民们相信只要“过”一趟,就能实现。于是从高空俯瞰,你会看到在村巷里游弋的龙除了舞动它的年轻小伙,还有众乡亲的撑托。在大家的心中,它能护佑着一方的安宁。 实质上,这一古老的习俗确实有着强烈的“实用”功能,明末之时,村民用燃烧的爆竹迎接舞龙的到来,爆竹的硫磺味驱走了瘟疫;到了2003年“非典”肆虐,社会上很多大型的聚集活动都取消,但沙溪的 “四月八”活动依然按时进行,浓浓的硫磺将圣狮村进行又一次彻底的 “洗街”,村民个个强身健体,生活安定。 走过上百个春夏秋冬,圣狮村和象角村的村民,对四月初八民间艺术大巡游这一习俗热衷不改。因为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早年的村民自觉捐出谷饷作为经费,到了现代经济条件好了,村民就按照自己的能力捐出款项。圣狮村还设立了慈善福利基金会对捐款进行管理,除了活动开支之外,剩余都划归村中的学校支持教育,福荫子孙后代。 如今的四月八,或许已经没有了通宵达旦的祭拜仪式,一天的巡游也简化成几个小时的热闹,但它却始终沉淀着一方民众的民间信仰,承载着最质朴的人文关怀,也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