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非遗”保护遭遇传承难题
发布时间:2010-08-05

    东凤五人飞艇等7个项目近日正式列入我市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昨日,7个项目中的部分传承人和申报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聚首,探讨我市“非遗”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等问题。

    据了解,市政府批准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凤五人飞艇、南头五人飞艇、大涌红木传统雕刻工艺、小榄赛龙艇、石岐赛龙舟、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南头灯酒习俗等7个项目榜上有名。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有中山咸水歌等6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名录,15个项目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名录,25个项目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遗”名录。目前,我市还正在对沙岗墟习俗、鸡笼墟习俗等进行普查,我市“非遗”名录有望增加新成员。

    大涌红木传统雕刻工艺顺利入选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然而这项经过数百年传承的手工艺,如今却被机械化、产业化的流水线制作模式逐步取代。“现在都是机械化、集团化的生产,大涌手工技艺正面临濒危的状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言传身授。”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甘建波表示,包括省级“非遗”项目咀香园杏仁饼制作工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遭遇了手工技艺濒危的困局。

    传承的问题也体现在市级“非遗”项目南头灯酒习俗中。“从1964年到1984年,南头灯酒习俗停办了22年。现在举办灯酒会的都是老一辈的事情。年轻人对这种民俗、风俗认同感不高。总认为这是一种封建迷信,导致在传承方面的人才青黄不接。”据该项目申报负责人、北帝村村委胡仲平介绍,在北帝村,灯酒习俗现正面临“年轻人不感冒,老年人有心无力”的情况。

    “目前,我市已在各镇区设立传承基地,通过政策扶持的方式培养年轻一代接班人。”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凤群表示,针对“非遗”项目传承难,我市正在探索新方式破解难题。目前,我市已经在东升胜龙小学、坦洲新合小学、三角中学等学校设立非遗课堂,让当地传承人给学生开辟非遗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