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白衣古寺,又名白衣庵、观音寺、紫竹禅林,位于石岐区莲员东路庵前正街1号。古寺所处位置正是老城区中心, 与商业后起之秀——大信·新都汇仅一路之隔。那边是闹市,而咫尺之遥却是清幽之所。随着莲员西路附近片区的改造,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白衣古寺也开启了浩大的扩建工作,日前大雄宝殿及周边设施正在加紧修建中。
昨日,从市民族宗教界举行的2011年春茗活动中获悉,白衣古寺及港口天后宫等部分宗教古迹都有了重建或恢复的规划图。“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文化名城是重要目标之一,而恢复或重建、完善原有的文化宗教古迹,弘扬优秀民族宗教文化,也是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寺今生】
白衣古寺承载佛教经典
这不是白衣古寺第一次修葺了。1958年,白衣古寺被石岐陶瓷厂租用。1966年后,该厂把山门、大院、殿堂、祈园等逐渐拆建为车间、仓库、饭堂、宿舍等。在中山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下,白衣古寺经过了细致认真的重修,重现了古庙宇建筑的风貌。作为中山硕果仅存的古代景观文化景点,目前,白衣古寺保留较好的只有白衣古寺正殿面积383平方米,二进三间,并设有偏殿。建筑为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墙上饰有灰雕,均保存明清时代建筑特点。
寺庙的工作人员崔伯,来白衣古寺已有10多年。崔伯说,农历初一、十五,来庙里烧香的人最多,善男信女不仅有石岐的,还有南朗等周边镇区的人,每当这时,寺庙还设斋饭,有时候一开席,能坐上百围。
昨日下午4时许,家住张溪的张阿姨带着一家人前来敬香。张阿姨说,小时候常常跟着婆婆来白衣古寺上香,沿着山路拾级登上白衣古寺,站在山路上,可以看见正面山墙上刻有“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金光闪闪的隶书大字。多年来,张阿姨已养成一个习惯,每个月都要来这里奉香敬仰各大菩萨、祈福求平安。偶尔听和尚讲讲墙上的图画故事和佛教经典,感悟佛教文化之博大精深。
下午5时许,法会结束。百多名身披居士服的善男信女手持佛经,先后走出殿门。落日的余晖洒在“白衣古寺”的门楣上,闪着灿烂的光。
下午5时许,法会结束。百多名身披居士服的善男信女手持佛经,先后走出殿门。落日的余晖洒在“白衣古寺”的门楣上,闪着灿烂的光。
【现场走访】
大雄宝殿工程已基本完工
昨日下午4时,走进金山脚下,已有琅琅的诵经声音传来。这几天,白衣古寺一场法会在持续进行。
山脚的大雄宝殿工程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沿着山旁搭建的临时楼梯走上去,穿过白衣古寺的侧门,绕到了正殿。白衣古寺的正殿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大殿正门楣上悬有石刻涂金水“白衣古寺”四字牌匾,两旁分别悬挂着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下是一副石刻对联,刻着建寺之初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联:杨柳千枝承雨露,莲花万朵护天门。正殿中,善男信女正虔诚地诵经。焚香清心,颂经声传来,倍觉身心寂净。
站在正殿门前,山脚下的大雄宝殿已初具规模。绕过工地楼梯,走进“大雄宝殿”,黄色的墙身、褐色的大梁,气势磅礴,“大雄宝殿”金底黑字的横匾高高挂起。庙里的师傅寂云告诉记者,2007年,白衣古寺大雄宝殿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占地约611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380万元。目前,大雄宝殿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对宝殿里的佛像进行贴金。寂云说,预计贴金工程要七八个月才能完成,再加上其他配套工程,大雄宝殿开放还要一段时间。而从白衣古寺的规划图中,除了大雄宝殿,新的白衣古寺还有两旁的侧殿以及山门等工程。
【链接】
小榄隐秀寺
2010年10月23日,小榄隐秀寺隆重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庆典暨祈福亚运活动。新落成的隐秀寺位于民安北路、圆榄山脚下,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隐秀寺原称隐秀禅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原址位于小榄镇梅花洞,新中国建立前夕,僧徒离散。2003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隐秀禅院易地在圆榄山上重建,恢复开放,更名为隐秀寺。2008年7月6日,大雄宝殿破土动工,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投入80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1333平方米的大雄宝殿。
近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隐秀寺重新规划扩建。新的隐秀寺整体规划将包含圆峰山及山麓的小湖,除落成的大雄宝殿外,未来还将建造天王殿、山顶宝塔等。现任住持为释弘如法师,俗姓杨,江苏南通人,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分院就读,2003年年底到隐秀寺任职,2006年年底当选中山市佛协会长,2007年1月被推荐为中山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
港口镇天后宫
中山昼民普遍信奉“天后”,历史上多建有“天后宫”庙宇。《香山县志》记载:“天后宇宙,每岁春、秋仲月上癸日致祭,祭品未有定例,仪注与文昌庙同。”
港口镇天后宫始建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坐落沿海田围水乡(今群众社区), 由渔农等各界筹建而成,其后于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两次重修,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历来香火旺盛,拜祭者远自香港、澳门及海外等地。该庙宇于上世纪60年代间拆毁, 所存的石刻碑记等物已挪作他用。1999年,由民间集资300多万元异地重建。现该宫为二进六间建筑布局,一进为硬山式顶,二进为歇山式顶,门额为原牌匾,门楼置有迥廊,其左为1999年重建碑记,右为咸丰七年修建捐资名单及光绪甲申年间重修捐资名单碑刻。
整座天后宫公园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殿宇巍峨,其中原石刻碑记经市文化局考订为历史文化遗物。如今也正在修葺扩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