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北方大港”今朝圆梦曹妃甸
发布时间:2011-08-29

“北方大港”正在变为现实。
 
 

【核心提示】

  驱车跨过 18.47 公里长的海陆通路,正午时分的曹妃甸以扑面而来的蓬勃朝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5 万吨级矿石码头装卸井然、三十万吨级原油码头输油管道蜿蜒入海,各家工业园区和码头正在悄然建起……即将到达铁矿石码头时,同行的唐山劳动日报社记者韩立强指着路边一座早已失去用途的白色灯塔,不胜唏嘘。

  在2003 年之前,曹妃甸还只是渤海湾内一个不起眼的狭小滩涂,面积只有4 平方公里,其上只有这座灯塔矗立着,给经过的船只指引航向。“100 多年前,这里就是灯塔, 后来重建过 6次。现在的这座是1998 年秋兴建的,全高 24米。”韩立强说,“它见证了曹妃甸从一个 4 平方公里的小沙甸到如今北方大港初具规模的发展历程。”

  截至2010年,曹妃甸的填海造陆已经完成170 多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澳门。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真正的精卫填海、沧海桑田。

  基于曹妃甸从立项研究到开工建设历时十年的事实,曾有河北媒体称其为“十年一梦曹妃甸”。但唐山人更愿意相信,曹妃甸巨变始于近100年前,一位广东香山县人在渤海之滨画了一个圈……

  孙中山画了一个圈……

  妄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一命呜呼后,直系军阀段祺瑞又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孙中山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却又遭西南军阀排挤,1918年5月4日愤然辞去军政府大元帅一职。经历过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波折,中山先生对中国的未来,一度陷入了彷徨:“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文已力竭声嘶,而莫由取信”。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很快使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在位于上海香山路的寓所内,孙中山重拾信心,奋笔疾书,以三本著作——《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为未来之中国绘制了一张蓝图。后世将三本书合称为《建国方略》。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共论述了六大计划,第一个就是对北方大港的构想:“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由于天津大沽、岐河口距深水线过远而淡水过近,隆冬即行冰结,不堪作深水不冻商港用;秦皇岛与葫芦岛则与户口集中地辽隔,用为商港不能见利,“兹所计划之港,为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

  令人称奇的是,孙中山一生只来过两次唐山、三次天津,竟能绘制出详细的规划示意图和全景图。不仅清楚地标明规划中的北方大港位于乐亭县南部沿海的大清河口与滦河口之间一个叫“胡林湾”的地方,还详细规划了北方大港核心部位并排的七个深水泊位、灯塔区、淡水加注区、职工住宅区、小船停靠港区,更清楚地标明从北方大港直通多伦诺尔,再由多伦诺尔经海拉尔直达漠河和克鲁伦,经库伦、乌里雅多台直达迪化以及从库伦直达恰克图、迪化直达伊犁、从迪化经喀什噶尔直达于阗等形成的宏大西北铁路网。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直隶、山西、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奉天之一半、陕甘两省之泰半约一万万之人口,皆未尝有此种海港,因此“中国该部必需此港,国人宿昔感之,无时或忘。”他甚至乐观地畅想:“今余所计划之地,现时毫无价值可言,假令于此选地二三百方咪,置诸国有,以为建筑将来都市之用,而四十年后,发达程度即令不如纽约,仅等于美国费府……”


  60年难圆“北方大港”梦

  从1919年开始,就有人曾在“青河、滦河两口之间”开辟北方大港,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屡次受挫,终至搁浅。

  据亲历者任甫亭在 《顺直省议会议辟新口经过》一文中叙述,1919年间顺直省议会曾有过在大清河谋划建港一事,不幸败于日本与安福派之勾结,功亏一篑。

  十年后,即1929年,国民政府任命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李仪祉兼任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李书田为筹备处副主任,决定在乐亭县沿海修建“北方大港”。然而,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大力推动“北方大港”的筹建的李书田等人,最终迎来“北方大港筹备暂缓”的命令……

  直到1979年9月,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冀东钢铁基地选址论证会,决定在铁矿资源丰富的九龙山一带和王滩进行实地遴选勘测,得出了在王滩建深水大港的结论。1984年5月,中共唐山市委把港口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定在王滩建设港口,开始前期筹备工作。1989年6月,京唐港建设正式开工。

  填海十年梦圆曹妃甸?

  1992年7月,京唐港区建成投产,结束了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舆论普遍认为,京唐港区就是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北方大港。而十几年后,当曹妃甸建设风生水起之时,人们又说后者才是北方大港,于是,一个北方大港,在唐山竟有两种说法。

  孙中山在英文版自序中早就坦言,《实业计划》只是一个粗略的勾画,是一个门外汉的作品。“至其实施之细密打算,必当再经专门名家之查询拜访,科学尝试之核定,乃可从事,故所举之打算,当有各种之改良。”支持曹妃甸的学者、官员们,依据孙中山“该地为直隶湾中最近深水之一点”的论述,认为北方大港指的就是曹妃甸。而唐山市委党校教授李权兴专门著文称,孙中山在对北方大港的论述中,连曹妃甸的名字都没有提到过;反倒在论述北方大港的地图上划出附近一些统称 “沙罍田岛”的小岛,其中用括号注明有一个叫做“曹妃殿”,因此,北方大港不可能是指曹妃甸。报告文学《曹妃甸》的作者王立新也表示,孙中山虽具有了建设深水大港的眼光,但历史的种种规定性却让他与曹妃甸擦肩而过。“发现曹妃甸的真正价值,发现更大的深水港址的任务,留给了今天。”

  据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钢在秘鲁买了一个矿场,想在环渤海地区找一个深水大港建矿石码头。唐山市历经12年设计论证,前期工程投入累计达6000多万元。直到2003年首钢决定迁址曹妃甸,曹妃甸开发的序幕才正式拉开。

  “经过多年的填海造地,原属唐海县的4平方公里小岛已经变身成为17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首钢、唐钢、中石化……纷纷建立工业园,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曹妃甸论坛上指出,曹妃甸是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原料、燃料基础港,是环渤海地区崛起的重要引擎。”韩立强说,而京唐港和曹妃甸合并成为唐山港后,两个港区将携手向孙中山“北方大港”的梦想迈进。

  登上30万吨级矿石码头,眼前是海风中巨大的卸船机抓斗上下翻飞,背后是“全世界最大工地”之称的、正在迅速成长的曹妃甸新区,韩立强试图寻找那座白色灯塔的身影。2003年以来频繁往返市区与曹妃甸的他觉得,自己也是曹妃甸沧海变桑田的一个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