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年时间的科学谋划后,中山打造支撑长远发展大平台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我市定于今日上午举行翠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挂牌仪式,一个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全新战略平台、彰显“中国精神”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即将喷薄而出。 ■全球视野打造新平台 2011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充分利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历史际遇,提出依托伟人故里独特优势建设“翠亨新区”的设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担任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及9位相关常委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区办全力落实、有关单位和镇区积极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翠亨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原省委书记汪洋先后四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山翠亨新区在 “新”、“特”和实施路径等重大问题上科学谋划,从容开发;今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到中山调研,首站即前往翠亨新区,要求进一步提质扩容,以滨海新中心辐射、带动、引领老城区和周边镇区的发展,开创中山市未来发展的新局面;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两次考察翠亨新区,并要求把翠亨新区建设成为珠三角湾区世界一流的最宜居、最低碳、最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带着“前人栽树”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高昂热情,市委、市政府向国际国内顶尖机构和专家问智借力,以全球视野谋划这一全新战略平台。先后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麦肯锡公司、荷兰DHV(德和威)公司及高柏公司、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一流专业团队,同步开展战略谋划、空间规划、国际旅游小镇、产业规划、水资源利用与滨海开发等多专题研究。既充分发挥各机构的专业智慧,又加大统筹力度,使得各规划同步推进、相互支撑、高度整合,形成空间、产业、生态、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规划,较好保障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科学谋划力求"新、特、实" 两年来,我市按照"科学谋划、从容开发、乘势推进、打造精品"的指导思想,既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乘势推进,但又绝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做到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区规划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效。去年10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 《广东中山翠亨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今年3月,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该规划,标志着翠亨新区正式成为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站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起点上,翠亨新区如何在区域竞争中找准定位,突出亮点,实现跨越,是新区规划建设中的一大挑战。近两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翠亨新区力求科学从容抓好谋划,力争新区谋划建设求新、求特和求实。 与国内许多新区的简单造城不同,翠亨新区首先立足于"孙中山"这个联系着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的独特人文资源和文化品牌,彰显"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做出积极探索,为建设文化强省创新探路;其次,立足于处理好区域协作发展关系,通过优化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和重点发展绿色装备、智能电子、健康产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高端环节,与南沙的科技智慧产业和横琴的中医药产业等形成联动、错位发展;通过深中通道东联深圳,为香港、深圳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向西辐射搭建发展平台。 在加快新区谋划的同时,我市围绕新区发展定位和产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大型央企、世界500强、港澳及海外财团的推介和招商工作,积极物色投融资合作伙伴,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的开发之路。目前,已确定签约重大项目10多个,初步协议总投资额高达千亿元,包括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华润集团、华能集团、中国通用等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等境内外500强企业。 ■广借他山之石从容开发 翠亨新区位于中山东部沿海,规划范围包括南朗镇、横门岛及东部临海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位于规划中的深中通道南部,以横门岛南部国有围垦用地为主,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按照"文化引领、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智慧创新、和谐善治"的发展理念,新区将定位为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区、珠三角转型升级重要引领区、岭南理想城市先行区、科学用海试验区。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翠亨新区与广州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等一起被列入广东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重点工程。 作为新型城市化模式的探路者,翠亨新区将学习借鉴新加坡、港澳台等先进国家、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探索经济转型、社会治理、城市环境、人才集聚、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新措施、新机制、新模式。 在发展步骤方面,翠亨新区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区奠定基础;第二步,到2020年,主体功能基本形成,新区具备规模;第三步,到2030年,城市水平一流,新区发展成熟。 在产业方面,新区北部以高端工业项目为突破口,努力形成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南部重点培育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的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创意设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