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激发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2-11 来源:文明中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是适应数字社会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是伴随媒介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战线。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今年已经整30年。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学习的第一环境,因此必须加强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究、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提升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素养和教师的网络育人能力。


找准教育对象新特征。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变革与发展都会直接映射在不同时期的青年亚文化中。当代青少年是在算法推荐与短视频传播的双重“信息冲击”之下成长起来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点状的、单视角的。他们融入互联网,也在用自身的使用偏好和习惯,改变着社交媒体的产品和内容形态。


微信图片_20241212100933.png

▲东区远洋学校师生一起宣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同时,媒介构建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动员,通过影响青年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图式,从而影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塑阶段的青年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相应的网上网下行为方式。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是当前“最便利”的方式,“蹭热度”“博眼球”的流量往往能够在推荐算法中引人关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收的信息来源广泛,尤其是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良莠不齐,提升青少年辨别能力、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深挖主体协作新力量。伴随社交媒体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和社交媒体有着天然的自洽性。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真正做到网上网下此长彼长、优势互补,还需要从“大思政”建设格局出发,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掘围绕在教育主体身边各种新力量。


开拓网络育人作品生产新思路。网络不仅是媒介,更是社会的一种形态,壮大主流舆论声量声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是当前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在数字应用和服务方面,数字文娱用户规模持续攀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数字文娱发展,垂直大模型应用纷纷落地。网络游戏更是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新的“社交货币”。


微信图片_20241212100937.png

▲南头镇中心小学AI技术融合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因此,网络育人作品生产要实现网上网下融合设计、一体创作,通过游戏、漫画、AI微党课、云上展厅、短视频、网络文章创作等多种形式,将新技术、新形式、新平台多元融入,增强网络育人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形成校园网络文化的主基调,成为校园网络正能量的不竭源泉,让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转自:中国文明网 作者:朝阳门工作室 李晋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