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清明祭奠应文明
发布时间:2008-04-02 来源:中山日报

 

清明祭奠应文明

    今年清明节第一次被国务院规定为法定节日,人们可以有充裕时间去祭祖扫墓,追思先人功德、寄托自己哀思、缅怀养育之恩、告慰在天之灵。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其核心内容是祭祖与扫墓。作为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在民间已形成固定模式:祭祀时,人们通常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然后再将纸钱焚化……这种模式几经演变,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已成为一种习俗。但有些市民在清明祭祖时,却表现出许多不文明举措:有的人将清明节泛物质化,利用这个节日大肆兴建豪华墓地;有的人在这一天,为逝者焚烧纸糊的存款单、小洋楼、小轿车、空调、航天飞机,甚至还有更为荒唐的东西;有的人利用这一天,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先人的保佑之上;还有的人不顾国家法令,在草木茂盛和林木之地长时间大量焚烧冥纸,以致引起火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文明祭奠”其实是走向“祭奠文明”的必然过程。我将其视作清明节祭祀从“物化”走向“人格化”的映照。曾几何时,有些人为死者焚烧纸车、纸房子、纸信用卡,甚至烧纸“二奶”,将世上的一些陋习想当然地拿去打扰逝者,还以为这就是“孝敬”。类似的极端表达,其实是对自己品性的损害,对先人的不尊重。
    笔者认为,祭奠的本意是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和朋友,借以表达追思之情。在清明扫墓活动中,倡导文明祭奠,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清明祭奠应提倡文明节俭的好风尚,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清明期间焚烧纸扎祭品极易引发火灾,要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做到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并为祭奠者提供鲜花、水果等文明祭奠用品,从而营造出文明节俭的清明祭奠环境。同时,还可通过整理亲人事迹,建立网上祭奠祠堂等。
    我们提倡搞一些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有利于教育下一代、有利于自己反思的活动,使清明节祭祖真正成为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在第一个清明法定假期到来时,用文明的祭祀方式来还清明平安和谐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