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十分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各界人士纷纷为此献计献策。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正处于渐进的成长期,稳定性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至关重要。
未成年人是社会肌体中最新鲜的血液、最具活力的细胞。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新时代充满热情,对新生活充满希望,但判断力、鉴别力不强。他们重感情、好想象、善模仿,但缺乏理性分析;他们生动活泼,具有敏感而率真的天性,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注重自我发展、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但互助合作精神和自律自制能力相对较弱。
道德的缺失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受到客观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品质,产生了犯罪意念。犯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并由此派生出扭曲的、腐朽的、没落的道德观。犯罪人的道德标准是颠倒的。在他们眼里,衡量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不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而是是否能满足其个人欲望。他们不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和调控,不顾社会道德的谴责,放任自己的不良行为。错误的道德观又致使犯罪人的法律意识欠缺,不惜以身试法导致犯罪。把握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改进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握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内因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力量。与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相比,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自觉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更加重要的。(作者单位:精神文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