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一个“实”字比一万句话的分量还重
——学习中共中山市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3-01-28 来源:中山日报
    服务是所有政党“最大公约数”,是政党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服务力才是竞争力,服务力影响执政力,提高服务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落实力。如果落实力是服务力的核心,那么落实力之强弱将决定政治之民心向背、政党之兴衰成败、政策之潮涨潮落。这也是为何“一个‘实’字抵万金”。“实”,决定了政治话语之成色,民生福祉之质量。“实”,也是我市十三届三次全会的思想眼睛。
  近日,在广东省委全会上,省委书记胡春华提出:“要在全省树立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导向,弘扬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作风,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以实干创未来”。在一句话中出现了8个“实”字,前所未有。在我市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薛晓峰作了《攻坚克难促转型,真抓实干惠民生,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报告,报告强调要“以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与省委胡春华书记视察中山指示精神为指引”。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听上去再美的政策,不落实也可能是“政策白条”。一个“实”字,才是我市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之肯綮;一个“实”字,直抵当下诸多问题之枢纽,它比一万句话的分量还重。
  ■“实”,何以重要?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清彭端淑《为学》中的这句话,指出了“为”的重要,“为”就是落实。《为学》还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说有两个和尚,一个富有,一个贫穷,穷和尚对富和尚说,他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对穷和尚说,像我这种条件的都不敢打算,你凭什么去?一年之后,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告诉富和尚,弄得富和尚“脸有惭色”。这个故事揭示的朴素道理是:落实很重要。天下一切事情都是干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干”就是落实,“落实”重在“实”,“实”之所以重要,还可以从几个方面把握。
  “实”是执政党应对“四大危险”的有效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前面。”如何克服“四大危险”?党的十八大报告给出的答案是“12345”,即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三型”政党 、“四自” 能力 、“五位一体”。在“12345”中,尤为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是主线,落实力强是执政能力强的表现。反过来,如果提高“落实力”,就是提高执政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应对“四大危险”的能力。
  “实”是保障民生福祉,取信于民,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之法。现在有一些干部存在着“不愿见群众,不敢见群众,不善于见群众”。让这些干部“愿意见群众、敢见群众,善于见群众”的关键是要在党群干群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形成“政府有威信,百姓有信心”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信任度是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之道。“取信于民”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理论,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取信于老百姓,就四个字:说到做到。诚如薛晓峰书记所言:“以说到做到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说到做到”的精髓是“说”和“做”要有机统一。现在有些干部的问题是“唱功好”、“做功差”。“唱功”与“做功”之间严重不对称,老百姓胃口大开,政府满足需求能力严重不足,其结果必然是老百姓对政府信心不足,陷入“塔西佗陷阱”之中。最近,人民网正在进行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投票,值得指出的是老百姓讨厌“官话”、“套话”,绝不是因为这些“话”不好听,而是因为这些“话”不实惠,或者惠而不实。官话套话根本问题不是表达问题,而是“做功”问题。提高“做功”是让“官话、套话”变成“实话”的根本方法。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一个“实”字,事关政府信誉,事关百姓对政府的认同度与信任度,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实”是“政策走样”问题的解决之道。衡量政策执行质量的标准是否落实是否到位。“落实到位”,就是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按质按量、不折不扣地将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中间梗阻”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现象,“上下热中间冷”、“上下通中间阻”、“上下急中间怠”、“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脚”是“中间梗阻”现象的形象说法。克服“中间梗阻”现象,保证政策不走样,首要的是改善与提高处于中层的“科长”、“处长”的落实的意愿与落实能力。提高落实力是克服“工作靠领导催,思路靠领导拿,文件靠领导改”现象根本之道。
  ■“实”,何以可能?
  “实”字要实,关键在于落实力。中国共产党是列宁主义政党,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有非常强的落实力。关于列宁主义政党,有三个属性对于落实力大有裨益,一是组织严密,世界似乎没有任何其他一种类型政党具有列宁主义政党组织的严密性。二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将民主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权力的能量,使权力能量不会因为层级的存在而衰减至竭,确保了“落实”的权威资源。三是钢铁般的纪律。邓小平曾言:“由于纪律相当废弛,许多党员可以自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党规定的任务,可以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说的就是纪律松弛导致“落实”打折扣问题。提高落实力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在“用对人”上入手。毛泽东曾经说过,当领导就是“出主意”和“用干部”。可见“用干部”非常重要。“用对人”就是用正确的人做合适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话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猴子上树,老虎坐殿“,各有其长,各有所用,用人要用到其长处。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十八大的说法就是,”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除此之外,尤为重要的要在“落实”与“用人”之间建立因果关联机制,形成落实有功重用,落实有力使用,落实无功慎用,落实不力不用的鲜明用人导向。
  在制度机制建设上入手。提高“落实力”,有三个方面的机制值得注意,一是“交办、催办、督办、查办”的“四办”机制。二是问责机制。“庸、懒、散、奢”是一种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落实力”,提高落实力,有必要加大对消极腐败的问责力度,建立从严问责机制,形成“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有为就有位,无为就让位”制度激励。在行政体系之中,层级之间的衔接,大目标与小目标的衔接主要通过责任链条完成。从严问责,有助于提高责任链条的紧张度,提高落实压力的紧张度,转换为落实力。三是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关键问题需要“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所谓“激励相容”是指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没有排斥性,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就是在促进组织利益。在当下,许多似是而非的激励制度之所以不具有持续性,缺乏生命力,根源在激励相容性太差。
  在目标管理上入手。目标愿景对落实力的作用体现在它可以激励人、凝聚人、感召人。在目标锚定上,市委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始终不渝将坚持民生优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型稳增长,以和美惠民生,以善治保稳定,以创新强管理,以党建强保障,统筹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使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在当下,一些政策落实效果不佳的重要的原因是:参与落实的人对目标缺乏认同。在目标制定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值得再次强调。“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到群众中去搜集群众的需求,了解群众的利益,将群众零碎、片段的利益诉求通过整合梳理,将其打包成政策;到群众中去,就是在群众中宣传这个政策,让群众理解和接受。我市的十大民生工程群众参与评选的做法是战略决策走群众路线的典范,这也是它一直为国内多家媒体热烈关注的根本原因。
  在组织文化上入手。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已经达到了八千二百多万,这么一个超大规模政党如何才有落实力、战斗力?其中的密码就是重视理论学习、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思想统一的过程,就是价值观统一的过程,只有思想统一,落实才有合力。从组织文化入手意味着要重视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中心组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形式。在实践中,中心组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学习、作风建设等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些活动,可以发现,这些活动对于合力产生具有重要价值。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没有一个优秀而伟大的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同样,没有任何一个优秀而伟大的政党是不重视组织文化建设的。社会科学有一基本原理:一群人短时间合作靠共同利益,长时间合作靠共同价值观。将中国共产党八千多万的党员凝聚起来,不是共同的利益,而是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才是团队合作的黏合剂。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将为每一个人提供心灵的栖所,让每一个人都愿意为共有的精神家园奋斗,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总之,文化软而不虚,它不但是软实力,还关乎“落实力”。
  (作者就职于中山市委宣传部)□黄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