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召开的十八大与全国“两会”,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未来五年中国战略方针与人事换届重大问题。“路线是王道”、“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从逻辑演进上看,接下来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使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才智共识转化为各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以及在行动中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来贯彻这些既定的路线方针。显然,这一切与“作风”相关。
现实逻辑的演进正是如此,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提倡“求真、务实、去虚”,开启“作风建设年”施政路径图;广东省针对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普遍性的问题,制定下发《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通知》,以当前最为显性的“庸懒散奢”作风问题为突破口,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奢促清廉,大力营造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是:整风肃纪出铁腕,作风建设正当时。
作风建设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个体成员而言,作风事关素质形象,作风即其人;对政党而言,党风影响政风,浸润民风,关系兴衰成败。可见,作风建设并非自顾自怜的自我审视与自我陶醉,而是具有明确的对象关联与目标意识,集中体现在能否正确处理和维系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目的在于迎接施政中的“四大考验”,规避出现执政的“四大危险”。作风问题无小事,一部中共党史,从特定视阈上观察就是一部作风建设史,什么时候我们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放心上,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招致挫折、蒙受损失。从当代国际视野看,作风建设并非中国共产党专利(西方政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作风建设,但事实上在这样做),关注建构良好党群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最大公约数”。
从解决作风建设的内容上看,按照中央 《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决定》精神,主要是解决思想作风不纯、学风不端、领导作风不正、工作作风不实、生活作风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前集中表征为“庸懒散奢”。其中,“庸懒散”折射的是精神状态、领导水平、工作方法问题;“奢”则反映的是生活作风问题,作为人的生活存在方式,这种作风问题是最为显性的作风形象指标,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是深恶痛绝。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究竟什么是“庸懒散奢”,因为这一命题似曾相识而又不相知,所以,用大众化言语厘清概念很有必要:“庸”即平庸、没特色,人岗不相适,“占着茅坑不拉屎”;“懒”即不勤政、不进取,不创先争优,“在其位不谋其政”;“散”即散漫、无规则,对上规避政令,“在刀尖上跳舞”,在下忽视规章,“跟着感觉走”;“奢”即奢侈、不节俭,“仔花爷的钱不心痛”。
“庸懒散奢”成因复杂,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与体制困境。有果必有因,由果溯因,药方对路,才能标本兼治,究竟是水平能力问题?认识态度问题?还是制度设计问题,作风生态问题?是个别存在的问题,还是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突出性问题,还是周期性发生的问题?有效整治“庸懒散奢”,可能需要厘清这一系列相关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导向才是开启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
一般而论,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经常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一次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犯能力、经验错误,通常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态度、认识问题;犯能力、经验错误,应该给予改正机会,犯态度、认识错误则应该淘汰出局。例如“庸”,如果问题出在主体水平能力或态度认识问题上,是否应该从思想作风、学风上做文章,在提高素质能力提升修养上下功夫,许多岗位职责如政策领悟力、协调执行力、流程控制力等是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得以提升的。
不能否定的是,“庸懒散奢”作风病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完善有关。一是选任体制。我们通常都说“有为有位,有位有为”,其实前半句未必合理,一名优秀教师未必适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西方组织行为学定律中的 “帕金森定律”与“彼得高地”昭示的正是这一规律。防止“鲜花插在牛粪上”,需要在干部遴选、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统筹兼顾上下功夫;二是交流机制。长期滞留于同样岗位,新鲜感、进取心会逐步消减,一旦觉得“天花板”在预期内难以突破,就会出现职业厌倦、精神懈怠甚至职业枯竭的危险。由此,适度的交流任职就显得极其必要;三是激励机制。人所追求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邓小平深刻指出:“要求我们的干部总是付出,不讲回报,短期可以,长期不行,少数人可以,多数人不行”。治理“庸懒散奢”作风,公平公正的正激励与刚性严苛的负激励不可或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体制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困境深处是体制。整治“庸懒散奢”作风顽疾,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着力于完善常态体制,强调久久为功。它如同滋生在肌体上的毒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需要挥刀自剜、割除腐肉的勇气,更需要透视肌理、刮骨疗毒的智慧,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手起刀落永绝后患的任何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如同一剂药方,摧枯拉朽、呈燎原之势的急火纵然功不可灭,然而,只有不动声色、不止不熄的文火才能催生出药中真味,治理“庸懒散奢”作风病症也不例外。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在优化作风生态与完善体制设计上下功夫,丝毫没有淡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庸懒散奢”所指向的能力平庸、效率低下、自由散漫、奢侈浪费等作风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个体内在的价值追求、情操立场,与特定的权力观、职业观、民生观、金钱观相呼应。所以,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大兴马克思主义学风、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始终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首要任务。(作者系中山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