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中国梦的特质及其实践要求
作者:匡和平 发布时间:2013-07-22 来源:中山日报

    中国梦的特质。
  “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正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这是一个让国家更强盛、民族复兴、人民更幸福,对世界贡献更大的梦想,既有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又有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还有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更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
  任何道路如果不与具体的国情相适应,就会水土不服,难堪大用。“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础上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做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原则,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一、“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正确的指引。一种行为或思想是否正确或是否正当,归根结底要看两条:一是要看这种思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行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即是有关“真”的问题;二是要看这种思想或行为对谁有利,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为有关“善”的问题。
  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正确的路径。“中国梦”将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更加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在话语体系上实现了创造性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更能够凝聚中国力量。
  三、“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高昂的精神状态。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一是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二是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三是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坚强的思想保证。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一切美好的希冀与追求,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乃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着眼当下,“中国梦”要求我们一切的制度安排、一切的政策导引都应努力扶正祛邪,去恶向善,通过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为走向新社会奠基铺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脚下而不在别处。
  (作者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