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国文明网公布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来自中山的龙莺女、高杰权夫妻上榜。
龙莺女、高杰权夫妻二人为中山市石岐街道民生社区居民。他们的女儿小恩(化名)出生时,因为出生时缺氧,导致多重残疾。面对厄运,他们没有放弃,在悉心呵护照料,女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入读特殊教育学校。夫妻二人和好友一起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机构,为特殊青年群体提供康复培训、护理服务,减轻残障人士家庭负担。他们把机构中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女儿小恩也在服务中心担任“班长”。龙莺女夫妇用自己的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不仅让自己的女儿茁壮成长,还为更多特殊孩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夫妻相互扶持
为女儿创造“生命奇迹”
1996年,女儿小恩出生后,医生的诊断结果给夫妻二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出生时窒息等原因,小恩被诊断为智力多重残疾,用医生的话说,女儿可能随时会离开他们。
面对厄运,龙莺女和丈夫没有放弃,她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女儿,丈夫高杰权一天打两三份工,成为家庭唯一经济支柱,二人开始了相互扶持的漫长岁月。每天清晨,龙莺女都早早起床为女儿按摩,帮助她活动僵硬的四肢;孩子无法发声,她便让女儿摸着自己的声带,耐心地教她如何发声;还用腰带护着女儿,让女儿的小脚搭在自己的脚背上,一步一步地教她学走路。在夫妻二人的精心呵护和科学训练下,小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4岁那年走出了人生第一步,7岁的时候第一次开口叫“妈妈”。
今年已经29岁的小恩,虽然身形仍有如7岁幼童,但能平稳行走、读诗唱歌,会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时常对父母嘘寒问暖。尽管与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一样,但夫妻俩总是笑着说:“无论是蹒跚学步还是牙牙学语,小恩要付出比普通孩子多上万倍的努力,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她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小爱衍生大爱
为更多特殊青年提供“港湾”
2006年,女儿入读特殊教育学校,龙莺女也跟着进校工作,从清洁工做起,后转为生活老师,她在学校学会了手语、情绪训练、肢体康复等技能。当看到年满18岁从特殊学校毕业的孩子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频频碰壁,她决心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像我们这样遭遇不幸的家庭还有许许多多,今后我们家长老了、走了,孩子们要怎样生活下去?”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有了这一信念的驱使,在特校领导及学校家委、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帮助下,2016年7月,龙莺女夫妇和好友一起成立民间机构“筑梦大‘龄’”残疾服务中心,也就是如今的中山德润护理服务机构的前身。
因材施教
为特殊孩子拓展精彩人生
9年以来,一家三口从未停歇,为了办好机构尽心尽力。龙莺女把机构中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陪伴他们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康复训练。而乖巧懂事的小恩,还在服务中心担任“班长”,帮助老师们管理班集体。
在德润护理机构这个大家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有些还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书法作品,在更大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以爱筑家,以爱渡爱。龙莺女家庭为女儿和特殊孩子们筑起一个温暖的港湾,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微光,为无数特殊家庭带来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