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工作室揭牌暨“‘未’爱守护 E路同行”主题活动,在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工作室揭牌,多个部门获授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驿站牌匾,这意味着中山多部门将协同发力,为青少年打造更安全的网络成长环境。
近年来,网络虽为未成年人拓展了学习、交流的成长空间,但也随之带来网络沉迷、违法信息侵蚀、个人信息泄露等现实风险。为破解这一难题,此次活动由市委网信办牵头,专门设立联合工作室,并推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多部门同步设立工作驿站,构建起“1+N”(1个市级工作室+N个部门驿站)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协作机制。
据介绍,各工作驿站未来将立足自身职能,整合庭审警示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妇女儿童之家等现有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案例警示、网络安全教育、心理测评疏导、专业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还会定期组织网络保护主题活动,推动跨部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合力。
活动现场,中山本地的网络自媒体大V、互联网企业代表、教育机构负责人,以及学生、家长代表也共同参与进来,联合发起“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倡议”,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共识,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添砖加瓦”。
倡议之后,来自市第一市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以《法宝在手 e路平安》为题,为现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课。这堂课程围绕网络欺凌、网络社交风险、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四大核心主题,手把手教未成年人如何防范各类网络风险,怎样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引导大家做到文明健康上网。
对于如何文明健康上网,现场的小学生们也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网络像装满宝藏的魔法盒子,用得好能学知识,用不好可能变成伤人的‘利器’。”竹苑小学学生王悦涵说。她说,自己平时会用网络查学习资料、玩益智游戏,但从不会下载不明软件,也不点击弹窗链接;看到身边有同学过度用网,她会主动建议对方多去户外看看绿色植物、保护视力。“要是遇到网络违法的事,或者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了,我第一反应就是报警或告诉爸妈,绝不会一个人扛着。”王悦涵笑着补充道。
石岐第一小学学生林诺伊则提到,网络上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有人在社交平台吐槽班里同学,这其实涉及他人隐私,不应该发到网上让大家传播。她认为,使用手机、电脑得注意控制时间,“我每天一般只用10到15分钟左右,到了时间都会将手机主动交给妈妈。”
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也分享了校园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石岐第一小学副校长马结霞介绍,该校会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到校开展法治教育,另外也会利用班会课,结合网络真实案例让学生自主剖析,引导大家分辨“用网的对与错”,明确哪些行为不能做。此外,学校还会组织毕业班学生参访中学的模拟法庭,并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网络素养培育;同时也会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网络使用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