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建设者“
共筑儿童友好新街区
近日,桃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社区党委联合妇联、关工委、少工委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起了一场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童话会。没有预设的“规划图”,只有一群攥着画笔的孩子,当起了社区的“小主人”,把对街区的期待一笔笔画进蓝图里。
笔下生花
小观察家记心愿
活动开场,刘老师举着社区老照片蹲在孩子中间。
孩子们七嘴八舌。她笑着教大家写“心愿条”:“记下来就是建设点子呀。”
孩子们的本子上很快热闹起来。有的歪歪扭扭写“种会结果的树”,有的画小太阳标“要阴凉”。写作成了收集心愿的趣事,有孩子晃着本子笑:“我的想法能改街区?”眼里亮闪闪的。
实地探访
小记者问“友好密码”
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往建设点走,脚边空地还留着规划标记。
“要建‘快乐角’,你们想添啥?”
话音刚落,举着“小记者证”的孩子就围了上来。
“能建不晃的秋千吗?”小蒋仰着问。
“种小花引蝴蝶!”小谢念着笔记。
社区工作人员蹲身答,指墙角提议:“画卡通画好不好?”“我们能画!”孩子们齐声应。
这些带着童声的问题,其实都是最实在“友好密码”——儿童友好,本就是听孩子说。
手绘蓝图
小画笔描暖模样
回到活动室,画笔一拿,孩子成了投入的“建设者”。有的涂“彩虹步道”,旁画小椅标“给爷爷坐”;有的画“秘密花园”,栅栏画得圆圆的:“不扎手”;小姑娘在角落画小房子:“放玩具,大家换着玩”。
“这是我设计的!”孩子们举画围过来。小梁指“矮栏杆”:“弟弟妹妹不绊倒。”小陈点画里的小喷泉:“夏天洗手凉。”
五彩线条里,全是“大家都舒服”的心思——原来建设者也能是小模样。
儿童友好从不是“大人说了算”。桃苑社区党委把画笔递到孩子手里,让他们从旁观者变小主人,带童声的心愿、沾颜料的蓝图,正是“友好”最鲜活的样子。
接下来,桃苑社区党委会把这些画里的点子一一落实。孩子们说的“矮栏杆”“凉亭子”,都会慢慢出现在街区里。就像社区一直做的那样:守护“一小”的朝阳,也温暖“一老”的夕阳,让每个角落都装着“被需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