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报道引起读者关注——— |
电话亭如何寻找新出路? |
B1版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8年3月17日 第 4809 期 |
![]() 中山三路一电话亭挡护玻璃和一部电话机不知去向,另一部电话机无法拨打。
3月14日,本报以《手机普及 “冷落”了电话亭》为题,报道了我市电话亭的现状。稿件见报的当天,许多读者致电本报,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南头镇一家工厂上班的雷先生希望保留电话亭,因为手机有辐射而且不可能保证24小时有电,建议在电话亭里面安装报警设备和公布有奖举报电话,可防止破坏。手机尾号为771805的市民杨先生建议保留一部分电话亭,方便市民紧急情况时使用。而手机尾号为298769的市民周先生则建议街道上的电话亭应该拆除,因为很多人在上面乱贴“野广告”,清洁十分困难,建议拆除后移至一些学校,方便学生,资费可以给予优惠。 综合而言,读者建议拆除的理由主要是:手机的广泛普及导致电话亭使用率大幅下降,而维持电话亭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另外,很难治理的“牛皮癣”上了电话亭会影响城市容貌,拆除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而读者建议继续保留的理由主要是:公用电话自有它的价值,大部分电话亭使用率低是事实,可学校、工厂和地处偏远、手机信号不好的郊区,公话亭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毕竟中山还没达到“人手一部手机”的程度,很多外来务工者、老人和学生还是会经常使用公用电话亭的。 管理部门:5000个公话亭一年维修费达180万元 中山有多少个电话亭?怎么维护的?花费有多大?记者从中山电信管理部门获悉,全市约有5000个电话亭,因为遭故意损害或盗窃比较严重,仅去年一年花费的修理费就高达180万元。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电话亭遭破坏越来越严重,平均每月有20%的电话亭报修。去年,电话亭体维修共花去了50多万元的维修成本,机亭的清洁聘请社会公司代为清洁,共花费130万元。该工作人员说,一个损坏严重的电话亭如要维修,基本上是整个电话亭更换,一个新的公话亭造价是2000至3800元。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室外公话收入下滑严重,维护成本严重透支。 记者了解到,电话亭频遭破坏的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恶意破坏,二是牟利,其中后者最为严重。公共电话亭外顶是用一种叫“雅克力”的塑料,造价比较昂贵,因此电话亭遭受大面积毁坏。为此,电信不得不改用其他价格低廉、难以销售获利的材料,但不法分子还是盯上了照明设施等,让管理部门防不胜防。 他山之石:发展多媒体公话 借鉴经验 随着手机、小灵通等便捷通讯工具的普及,以及话吧和网吧的冲击,公用IC卡电话渐渐受到冷落。 公用IC卡电话的使用率下降,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从眼下来看,电信部门暂时不会让公用IC卡电话亭退出市场,因为户外公用电话拨打110、119、120、122等应急电话都是免费的,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人们使用公用电话会很方便。而且,在一些宾馆、商场、公园、汽车站及主要路口等地方,人们对公用电话的需求还是比较明显的。此外,公用电话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必须配备的公共设施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笔者建议我市多借鉴其他城市的一些经验,为电话亭寻找新的出路。 |
发布日期:2008年3月17日 作者:本报记者 卢兴江/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