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城市“牛皮癣”治理之困
揭不下、铲不净,“呼死你”系统到底去哪儿了?贴一张几秒钟的时间,但清除一张至少需10分钟
作者:文/图首席记者卢兴江 发布时间:2015-07-20 来源:中山日报
小广告总是能贴到你看得见却触不到的高处,因此,清除小广告,有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力气,更是高度。

    阮先生是中山城区一家出租公司的出租车司机。从7 年前开始,老家在重庆丰都县的他开出租车穿梭在中山的大街小巷。从陌生到熟悉,对于这座城市,尤其是主城区,可谓了如指掌。“我要投诉。今年以来,以‘无押贷款’为首的‘牛皮癣’太疯狂了。马路、电线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有没有人管啊?‘呼死你’系统哪儿去了?一座城市治不了一张牛皮癣吗?”阮先生心直口快,说出了自己对城市管理的不满。
  城市“牛皮癣”是人们形容城市里,车站、街道、厕所、生活小区等公共场、合非法张贴或者涂写小广告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和人患皮肤病牛皮癣一样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故得此名。今年上半年,本报接到类似阮先生这样的投诉不下10个,主要集中在乱张贴、乱涂写、乱悬挂,而投诉最多的也是爬满城市的“无押贷款”广告。近期,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现象
“牛皮癣”蹬鼻子上“脸”
  7月12日,在阮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查看了博爱路和康华路的部分区域。阮先生说,这两条并非牛皮癣的“重灾区”,相反,管理还算不错。如果去南朗、火炬区、沙朗、沙溪的小街小巷,小广告多得那叫人心烦。
  博爱六路长江路交会的拐弯区域,砖头大小的“无抵押贷款”广告贴在路沿石上,非常扎眼。记者停车准备撕掉,但粘得太牢固,一点都撕不下来。两块新鲜小广告旁还留有清理后的明显痕迹。
  在博爱三路南江路入口,阮先生停下车,“我经常送人到这里,常看到许多穿黄马甲的人顶着烈日用铲子清理,即使是这样,你去看看,小街小巷的美景都给糟蹋成什么样了!”记者在南江路、方基涌大街查看,老街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贷款”、“招工”“办证”、“租房”等小广告。
  康华路沿线的一些电线杆上,少则五六张小广告,多则十几张,有些“办证”、“贷款”小广告张贴的位置甚至比人高很多。采访中,一位姓周的门前三包员说,这样的牛皮癣广告很难清理,需要找来梯子,用铲刀铲,用高压水枪冲,才能去除。有些野广告蹬鼻子上脸,直接贴在楼房顶部、上下都够不到的位置。在康华路金钻酒店对面一栋楼的楼顶,记者看到一块内容为“不押车贷款”的广告,面积有八九平方米,距楼顶约1米,目测整块广告布是用强力胶粘在大楼瓷砖上的,想要清除,得动用长臂吊车。
  调查发现,“牛皮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涉嫌违法犯罪信息危害社会的,比如“办证”“贷款”“代取公积金”“枪支迷药”“治疗性病”等。其中虚假、欺骗类的信息比较多,这类在城中村、小街小巷等流动人口比较集中居住和出入的区域张贴;二是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比如电信宽带,房屋租赁、电器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等,这类信息大都被稠密贴在老式住宅区域的墙体、楼道等显眼部位,视觉效果非常差。


●问题
“呼死你”呼不死外地号
  提及大街小巷的“牛皮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城管。7月13日,针对存在的问题,记者来到市城管执法局。城管科科长潘池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7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后,人事权和财权都被下放到了各镇区。市城管执法局原有的20多人专业从事“牛皮癣”整治工作的队伍被解散,分配到了各个镇区。城管科目前的职责是指导和协调各镇区开展城管工作。2014年以来,市城管办就支出76万元用于购置乱张贴清理材料、小广告高压清洗机和清理电缆上小广告的工具梯子、剪刀等,发放到火炬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沙溪、港口等镇区开展乱张贴治理工作。
  网络电话自动追呼系统也就是“呼死你”系统,曾是处理“牛皮癣”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问题的关键是,“呼死你”遇到外地电话就没辙。潘科长说,由于异地电话的归属地不在中山,无法纳入数据管理。而现在很多小广告特别是“办假证”等留下的电话号码都是外地的。由此一来,“呼死你”遭遇呼不下去的困境。
  潘池胜说,按照市政府和城管委的要求,城管办也对治理“牛皮癣”进行了责任区划分,以方便镇区和各个城市管理部门操作。比如候车亭存在的乱张贴,清理维护的责任部门就是公交公司。如果路牌或是广告牌上出现乱张贴,清理维护单位就是对应的广告公司。总之,物件产权属于谁,清理维护就是谁。当然,各个镇区的城管执法部门依然是城市“牛皮癣”的监管者,他们的监管力度决定着城市的美度。


●监管
6个月处罚17宗罚了1300元
  苏响全是石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城管执法分局局长。他和他的50 人城管团队负责的是石岐区22.7平方公里,9个老的城中村,19个社区,25万常驻和外来人口区域监管工作。北到北外环,南到白石桥,东到起湾道,西到岐江河都是他们的监管范围,也包括此前记者调查的康华路和博爱三路。
  关于康华路楼顶的巨幅“牛皮癣”,苏响全说他们早就发现了,但没办法取下来。“我们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对方说不是他们公司贴的,不关他们的事。问公司在哪儿,对方也不说。没办法,我们就找房东,房东说,他也是受害者,不知道谁贴上去的,很难去掉。”苏响全说,没有办法,他们就找相关公司处理,结果人家要六七千元,理由是需搭建脚手架或是请长臂猿大吊车。经费一直难以落实,所以拖到现在还没有清理。
  对于乱张贴、乱悬挂,城管执法局有处罚权。不过,苏响全说,基本上没有震慑作用,因为法律规定的最高处罚只有500元。
  苏响全说,因为有城管通监督,他们的城管人员整天都在路上巡逻,但是,没有办法,一夜过后,或是他们吃个午饭,墙上又贴满了,完全是防不胜防。
  按照职责分工,镇区城管执法部门主要任务是监管,包括对一些大面积、大块头的特殊案例进行处置,而日常牛皮癣的清除则需要社区完成。
  记者采访到的情况是,今年以来,城管执法局法制科共传了44宗乱张贴案件当事人,只有17宗因为先行登记保存了交通工具,前来接受处罚,且罚金总额仅为1300元。由于大多数野广告涉及办理假证、假文凭的,所以都不会来接受处罚,城管部门也对此很无奈。
  另一组数据是,截至今年6月30日,市城管办共协调组织执法人员、城管志愿者等5751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800人次,清理乱张贴、乱涂写16800多处,清理乱张贴小广告13万多张,面积达6万平方米。


●清理
76名雇员斗不过“乱张贴”
  社区是如何清理的呢?
  7月14日15时,记者来到石岐区银阳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南江路就在该社区居委会的前面,隶属该社区管理。记者经过时,正好遇见两名穿黄马甲的人在合作清理一块内容为“无抵车贷款”的小广告。小广告用毛笔书写而成,有一本杂字大小。因张贴的墙体坑洼不平,清理起来十分困难。一个人用铲子用力铲,一个人用水壶不停喷水。约十分钟后,小广告被清除了,但是原地却留下了如同二维码一样深刻的红色印迹。
  “这活太费劲了!小广告是用糨糊贴上去的,墙面不平,撕不掉。所以只能边用水泡,边用铲子铲。”铲小广告的罗家洪用袖子擦了一把汗,如此告诉记者。
  “在社区,我们跟乱贴的人每天都在战斗。早晨6点,天刚刚亮我们上班了,他们下班了。到了中午,我们去吃午饭,他们再次上班。他们拉屎,我们负责清理,一年到头,周而复始啊。”
  “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说实话,乱贴乱挂的人都是打工仔,为了一口饭也不容易。但是,我撕了,你又来贴上,偏偏这个时候有人来检查,被发现了,我就没了成绩。人家来检查的,还以为我没有做事,心里就感觉憋气。”
  罗家洪今年42岁,来自云南,目前是迎阳社区的雇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门前“三包员”。像罗家洪这样的雇工,迎阳社区总共有76人。他们每天带着铲子、扫把、水枪、喷壶,甚至竹竿、梯子等,战斗在大街小巷。清除乱张贴实际上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不管是电线上、墙壁上、地面上,哪里脏了,他们都得清除。罗家洪说,贴一张就几秒钟的时间,但是清除一张得用十分钟以上,“三包员”永远斗不过“张贴工”。


●出路
“职能部门要真正各负其责”
  朱建成是迎阳社区居委会副书记、副主任,负责城市管理等工作。“我们社区也就1平方公里左右,是由原来的生产小组组成。区内有四条大马路,范围由岐关西路到博爱三路,方基冲大街到市旅游局,共有100多条内街巷。”说起自己的“责任田”,朱建成了如指掌。对于乱张贴乱悬挂“牛皮癣”的人,可谓恨之入骨。“我可以带你去看看,好好的街巷给这帮人都搞成麻子脸了。”
  说着,朱建成就带记者走到了南江街。“你看,他们贴了多少!他们贴了,我们就得清理,就得覆盖。清理过的地方,覆盖过的地方,虽然没有野广告的内容,但白一块,红一块的,也像城市脸上的‘牛皮癣’。”
  在南江街九巷,间隔不到30米,记者看到了两块“便民张贴栏”,遗憾的是,“无押车贷款”的小广告就贴在便民张贴栏上方的墙壁上。朱建成说,像这样的张贴栏,社区在显眼的位置总共设置了15块。但是,有人贴在其中,而更多的人依旧图方便,随意张贴。“且不说你广告的内容是否违法,社区为你开辟了专门的张贴栏,为什么还贴在墙上呢?”朱建成有些想不通。
  “跟六七年前,您开始负责社区城管工作比,野广告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我感觉真的是增多了,以前看到的都是小块的,现在都是大的。放贷的越来越多,推销宽带的越来越多。以前刚刚手机起步的时候,哪有这些,现在越来越多了。而且都比较难铲。”
  “要想医好牛皮癣,您有何建议?”
  “职能部门一定要真正的各负其责,严厉打击,严规制止。内容涉及放贷诈骗,办假证的,公安机关就应该站出来,加强打击;内容涉及升级宽带的,电信运营商就应该命令禁止分销商到处贴传单,小区电线上挂小广告。内容涉及房屋出租的,流管办也应该加强管理,制定禁止乱张贴规定。”
  朱建成说,如果职能部门尽责,城管部门加强巡逻,社区做好清理,城市脸上的牛皮癣才能慢慢褪去,否则,只是一味地清除、覆盖,大街小巷将变得越来越难看。


●手记
药下对了“顽疾”方能治愈
  提到城市“牛皮癣”,许多人义愤填膺。但也有不少人,一边谴责这种现象,一边还拨打上面的电话。市场需求的存在助长野广告猖獗泛滥的同时,也是 “牛皮癣”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另一种情况是,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是城市“牛皮癣”治理面临的两个难题。
  采访中,市城管执法局和城管办的有关负责人建议记者去一趟小榄镇,看一看小榄对“牛皮癣”治理的成果,城管办认为,小榄在这方便做得最好,值得全市推广学习。记者随即赶到了小榄车站和螺沙市场观察。确实没有见到显眼的地方存在“牛皮癣”,只在小巷里看到几张新贴出的房屋出租广告,且都是业主自己贴在出租屋的门上。小榄做了什么?采访中,记者得知,他们只是落实了“严管、勤清、重罚”六个字。
  小榄的“六字”经验强调的同样是,治理牛皮癣不仅需要城管和社区部门日常监管和创新治理方式,而且需要公安、税务、工商部门联动,着力打击假、假证件、假发票等涉嫌犯罪的行为及其人员和窝点。
  药下对了,“顽疾”才能化解,城市的脸上才能清清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