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 正文
“中山‘名城’是有灵魂有生命的”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谈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2011-06-14
 
“中山‘名城’是有灵魂有生命的”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谈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前来扎根发展。

    2007年,我市提出文化名城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了"孙中山文化"等八大工程,并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几年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过程中,市委宣传部作为全市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其中担当着统筹指导、策划运作和组织推动的重要角色。近日,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山申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就如打开了一扇历史与未来的"窗口",通过这一"窗口"充分展示着我们这个城市的灿烂文化。今后我市要把历史文化视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不断发掘与保护,将中山这块历史文化名片擦得越来越亮。

    ◆记者:为什么会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初的缘由和动力是什么?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虽然文化的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但文化的载体是脆弱的,它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中山。中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厚重的人文价值和底蕴,融农耕文化、华侨文化和名人文化于一炉,极具近代史迹特质和纪念意义。十七大以来,特别是经历了国际性的金融震荡之后,文化产业的振兴问题成了国家战略上重大的方针政策。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由此开始走向“文化自觉”,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作出了文化名城建设的重大决策。2008年初,市委以一号文件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同时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10多个配套文件,全面拉开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序幕。

    ◆记者:市委宣传部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过程中主要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怎么推进这一工作的?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决策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市委市政府是在2007年确定文化名城战略决策的,然后将战略实施工作交给了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的工作就是统筹、协调、策划,为决策实施提供明确有力的措施和可靠的依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艰巨的综合系统工程,市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了专家学者和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等各有关部门的同志前往江浙一带考察苏州、无锡、绍兴等地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做法,学到了很多经验,我们结合中山实际,研究制定了申报规划。提出了三年基本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目标,并提出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孙中山近代革命史迹为核心,以名人、名居、名遗为重点,以体现中山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华侨文化和名人文化)特征的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单位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使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家喻户晓,迅速形成浓厚的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社会氛围。市委宣传部还以“文化”为切入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历史文化名城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申报与创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推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特别是以此为契机,文化领域又选择了文学、艺术、诗歌和纪录片为“破冰之船”,令人欣慰的是,这些领域的创新成绩突出,在全国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体氛围营造上,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还采用了“借势做事”来经营城市,即在全国重大盛事的节点上做好文化公关策划,比如策划了世博会上的“慈善万人行”、“中山人在上海”人文系列活动等等,影响都非常好。

    ◆记者:与其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比,我们的特色在哪里?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与其他城市相比,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有灵魂的、有生命的。我们的灵魂在哪里?那就是以香山人文为底蕴的近现代文化,即以孙中山为核心的觉醒的最早的中国人身上呈现出的文化精神特质,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一种开放性的现代思潮,作为近现代化源头之一的香山有着与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难以企及现代精神之魂——民主、独立、自由、科学、进步,它们是一个时代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

    去年3月,我们通过新华社内参影响了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莅临中山考察并表示,中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以及城市特色的保护,在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抓住了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二是保护利用以孙中山故居为核心的孙中山文化。他高度赞扬了中山市的文物保护工作,称在这次考察中看到的部分民国时期建筑保存得十分完整,全国少见。他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以名村、名镇为载体,要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中山市抓住了最关键的东西,且成效突出。

    ◆记者: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这一工作,它为以后发展提供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首先,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申报工作顺利最有力的保障,提出建设文化名城战略,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列入整个工作的战略目标,这是申报能成功最关键的原因。其次,选准申报的核心,即抓住孙中山文化、中国近代文化。这是申报工作的生命所在。

    再次,市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还有各镇区的积极努力,共同推动了工作进程,各方面主动并创造性地工作是申报成功的重要条件。

    另外,社会力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比如,我市蓬勃发展的收藏业、突出的产业文化尤其是文化元素含量高如红木家具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它们与上述力量形成了强大合力,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准备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坚实的文化基础。

    ◆记者:进入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期,我们应如何继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金字招牌?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作为近代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中山,孙中山文化就是我们的“传家宝”,通过近些年的城市经营与包装,孙中山文化已经引起国家和省的关注,社会上也逐步形成共识。我们要借用各种手法手段继续不遗余力推介中山,利用孙中山文化来影响全市,达到全体市民的精神共识,普及和光大近代文化,弘扬孙中山文化之魂。

    对于“国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开发、建设和利用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更加努力,比如五桂山的红色文化,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珠江纵队的文化遗产,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人文变迁各种文物的收集和利用。

    我们要借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力量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就要有更高的要求来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素质,同时,要着力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巩固和完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成果,擦亮中山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是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