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要闻 >> 正文
共建共享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四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2-05-31
    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要防止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错误倾向,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升全民福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可违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错误地把发展手段当成了目的,必须紧扣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一目的依归,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把幸福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
  事实上,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有着浓厚的民生情结,“社会的文明发达、经济组织的改良和道德进步,都是以民生为重心,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孙中山先生的民生观,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无论市里还是镇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明明白白地向老百姓承诺当年要办好的数件民生实事,这正是中山人幸福感持久的保证。因为如此,与珠三角周边其他城市比较,尽管中山的单项优势并不突出,但综合优势明显,例如经济比较发达、城乡统筹建设比较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全省最低、自然环境比较优美、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生活成本比较低、房地产调控比较好、社会治安比较好等,也正因为如此,数年前全国各地仍以GDP论英雄之际,中山已经底气十足地提出要拼“人均”。2011年,“加快转型升级,把伟人故里建设成为幸福和美家园”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人人给力,个个呐喊,“一切为了我们的共同事业”响彻桂山岐水,中山人的幸福列车开足马力驶进“十二五”时期。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永无止境,一要在改善民生上有新突破。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办好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加大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民生支出从“舍得花”向“花得好”转变,力争使群众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二要在文化引领上有新举措。我市去年9月启动的全民修身行动,目的和初衷与党代会提出的“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广东精神不谋而合。我们要将全民修身与修路、治水、种树、创文明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身修、家齐、市治、一方平”的美好愿景。三要在共建共享上有新思路。党代会报告提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要求我们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我们要坚持“讲求效率上不封顶,注重公平下要保底”的原则,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切实履行政府保障改善民生职能的同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把共建共享贯穿于民生事业全过程,形成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幸福和美生活的强大合力。
  如果大家都将建设幸福和美中山当成是党委、政府的事情,光是在等待享受幸福而不付出智慧和汗水,那幸福是不可能实现的。幸福的感悟首先必定来源于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眼前的一切,珍惜各个阶层人们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如果总一味抱怨不足、愤懑不已、怨天尤人,对一切改变与转型视若无睹,对一切关怀与体谅冷嘲热讽,便无从感知个中的冷暖温情,无从体会对民生的终极尊重,幸福必将愈行愈远。
  在用力创造幸福的同时,我们要用心感受幸福,唯此,方可“hold 住幸福,hold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