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义工队,好样的!
作者:谈天 发布时间:2006-03-17 来源:中山日报
读罢《八载引春风架起连心桥》一文,自然想起《诗经·魏风·硕鼠》中所描绘的“乐土”、“乐园”、“乐郊”的理想世界,以及陶潜笔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古人追求、虚拟的境界。在民主社区,人们看到了这种境界。 在举国上下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之际,一支服务乡邻,不取分毫,为构建和谐社区孜孜奉献着光和热的港口民主社区农民义工队,引起中山社会各界的关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国潮,曾在一次全市性会议上,用半个多小时对之予以推介肯定,并号召各镇区学习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根楷在今年我市“两会”期间,亦特别过问港口民主义工队工作,勉励他们再接再厉。 孔子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强调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千多年来,虽然人类的知识、文化、习俗在不断延续,不断发展,也产生了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流派,但大浪淘沙之余,始终还见孔学的经络。总体来说,华夏民族每人、每家、每户都要受孔学的影响,都会对后代进行仁、义、礼、智、信的教育。相信没有谁会教育后代做鹰犬走马的浪子。我们从民主社区义工队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风的淳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义工队的善举,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民主社区,这种传统的仁义文化并非自八年前成立义工队为始。一代一代的民主居民,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这种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大凡有红白喜事、天灾人祸,总有乡邻街坊义务相助。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的家乡还没有电灯,晚上不管哪家发生火灾,全街人必然起床相救,年轻人上火场,童叟则在各家门前点油灯为之照明。至今,我还记得奶奶举灯时心急如焚的神态。可以说,我们的民族,大抵是传承了华夏传统文化的。而民主社区成立义工队——八年啦,持之以恒举仁义之旗,可敬可敬。 《论语·颜渊》有这样一段记载: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注:“亡”意即“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夏的意思是说,司马牛虽然没有兄弟,但对别人恭敬有礼,身边的人、甚至四海之内的人都会成为兄弟。民主村的义工队员,不一定知道《论语》的记载,但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实质上就是传承和发展了这种传统的文化。人生最不幸的是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吴炳森76岁丧子,是为大不幸,但多名义工队员来到他家日夜陪伴,形如兄弟子女——“君子何患乎无兄弟?”社会焉不和谐?! 在努力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的今天,愿中山大地涌现更多这样的义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