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昔日积谷为防饥 如今养老靠社会
火炬区2.9万农民有“保险”
作者:记者 吴雨骏 何淼 发布时间:2006-04-10 来源:中山商报
[B]开栏语[/B]   中山日报、中山商报推出的“新农村纪事”大型接力采访活动已经启程,参加采访的记者将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客观报道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面貌、新思想、新情况和新问题。今日起,本报将开出栏目“新农村纪行”,陆续刊出这些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商报讯 记者见到昌伯的时候,他正在村口的榕树下和同村的几个同龄老人聊天,作为火炬开发区大岭村的一个退休老人,昌伯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足,“村里每个月都为我们发放老人金300元,村集体每年还有2000元的分红。”昌伯对记者说:“除此之外,由于参加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每月还可以领取150元的退养金,衣食基本无忧哇!” 在火炬开发区,像昌伯一样每月可以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里领取退养金的老人一共有5935人,然而这5935人在火炬区的农民当中也仅仅是农村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缩影,火炬开发区农村户籍符合条件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一共有2.9万人。自从2005年9月火炬开发区全面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以来,全区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分三批完成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区24个参保单位(自然村),已实现村村参保,符合条件的2.9万名农民参加了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其中老人5935人、“中人”7129人、新人15936人,参保率达到100%。“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特别喜欢到村口听长辈讲故事,有时他们在谈及晚年生活保障的时候说的都是‘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根本就没敢去想什么退休金之类,在当时只有‘国家的人’才享有福利。”40岁刚出头的阿强对记者讲起他上世纪70年代初坐在村口听故事时的一些回忆,“但是现在不同了,农村也和当年住在城里的‘国家人’一样都享有社会福利保障,变化大得连想都没想到。” 阿强说,从2003年开始,区管委会对当年男年满55岁、女年满50岁的农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养老金,2004年又将养老金的发放额度提高到150元,同时区管委会对属于开发区农村户口的农民,不论大小,每人每月发放9公斤大米。光是这两项开支,火炬区每年就要从财政当中拿出3000万元。解决了吃饭和花销的问题之后,火炬区还为区内的农民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民就医实行优惠卡制度,开设廉价门诊,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农民进行最高1.5万元的特殊补贴。 “现在的农村生活比以前富裕了,都不知好了多少倍,千百年来农民最为关注的养老问题也得到了根本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农村和农民也更有希望。”阿强对记者说罢,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