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新农村”今非昔比
作者:文/记者 吴雨骏 何淼 发布时间:2006-04-11 来源:中山商报
  上个世纪50年代,火炬开发区张家边的张一村是当时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样板。听说这个消息,我们“新农村纪事”采访组便决定马上前往看个究竟。几经打听,我们找到了张一村。 时隔将近半个世纪,张一村村头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潮让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张一村如同街上的车流和人潮一样,每天都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们在村里一位姓刘的干部引领下,一头扎进了村头的小巷,左穿右穿,不到两分钟,村干部就说:“到了,这里就是当年的‘新农村’。” 一排5间整齐的砖瓦平房展现在我们眼前,四下寻找巷内的门牌号码,我们看见“牛港尾大街十四巷”的标牌嵌在巷子口。 [center][B]两房一厅——当年新农村建房标准[/B][/center] 青砖、灰瓦,潮湿的墙角还布满了绿绿的青苔,屋檐下还挂有款式颜色不尽相同的衣物、被褥,电线、电话线和电视天线交错地缠在一起,从不同的方向跨过屋前天井的上空,扎到每一户人家的家里。这就是记者见到的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新农村如今的模样。 今年70岁的张大妈是上个世纪50年代张一村“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据她介绍,1958年她嫁入张一村的时候,新农村建设正式在张家边一村推行,村民们响应号召拆掉自己原来居住的旧房,把原有的土地交由村里统一规划,建设新农村。张大妈告诉记者,根据农村的传统居住习惯,每户房子的范围包括前五丈地、后五丈地,但新农村建设的房屋作了改动,每户只能使用前五丈的面积,目的是使新农村显得更整齐更有序。建好后的新农村所有房子为砖瓦结构,各户屋顶相连,中间用墙壁分隔,每户的面积按家庭人口的多少来分配。 “这里的房子都是相同格局的,两间房,一个厅,门外还有一间小厨房,整套屋子的面积不大,50平方米左右,屋里没有天花,上面直接就是瓦。”张大妈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天花作为隔热层,加上整套房子只有前门和后窗两个地方可以使空气流通,到夏天的时候,屋子里又闷又热。” [center][B]入住新农村——当年觉得是很威水的事[/B][/center] 在濠棚头街一巷,记者走进其中一间仍在使用的当年“新农村”的房子,两房一厅的格局至今仍然保持着,粗粗的顶梁柱与隔壁房间的柱子紧紧地咬合着,十分坚固。 当年的“新农村”一共有四排房屋,每排能住5至11户人家,“房屋是当时公社斥资兴建的,我们住进去之前是用了自己原来的宅基地换的房屋,每户按人口多少,一家一套。”张大妈说,“我们家当年一共有十口人,就挤在这套房子里,显得相当拥挤,尽管如此,当年能住上这样的房屋,仍然觉得是一件很威水的事。” “我姓马,今年69岁,是张三村的村民,当年张一村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我们都很羡慕,因为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大多都是住在茅屋里,条件好一点的才有瓦屋住,但是面积都很小。张一村村民们当时住的瓦房不仅面积大,而且还有电灯。”马大伯告诉记者,“张一村当时先进我们很多,新农村建设是当年样板工程,不仅周围村民经常去参观,还有其他乡镇的人去取经。” “现在你们见到的这些房屋,虽然大部分还保持着原来的旧貌,但是在40多年时间里,经过三次大的修葺,墙上的白灰是后来刷上去的,原来的墙壁是青砖墙,脚下踩着的地砖也是后来铺的,原来是水泥地面,没有地砖的。房梁、屋瓦和原来没什么区别。”张一村的村干部对记者说。 [center][B]如今住楼房——当年新农村居民搬家了[/B][/center]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年‘新农村’里的村民们纷纷利用老房子前面的5丈地再建新房,有能力的村民大多都外出购买了宅基地建新房。”村干部告诉记者,“今天‘新农村’的村民有95%的村民都搬走了,许多村民把旧屋变成了出租屋。” 2002年,张大妈也对她家原来的旧房子进行了改建,在旧房子原有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然后旧房子前面的空地再建一幢四层小楼。改建完成后,新家前后一新一旧,形成鲜明的对比。张大妈告诉记者,新旧两座房子占地300多平方米,居住面积比以前增加了几倍,改建时特意设计了几间出租房,现在每月有600多元的租金收入呢。 [center][B]再建新农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B][/center] “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曾经提过,今年党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在提法上没有变化,但是在具体的做法上肯定与过去不同了。”火炬区管委会主任谢力健说,“事隔将近半个世纪,当年建设新农村的很多内容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现在的新农村要求城乡和谐发展,提高农村收入,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农民素质。”谢力健主任介绍说,火炬开发区在再次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包括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物业收入、发展农户经济在内的农村经济工作作为重点,与增加农民收入一起抓,结合火炬开发区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实际,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在2008年年底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