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三角:东部春汛涌大潮
作者:采写/苏小红 江晓明 王青草 李玮玮 摄影/余兆宇 发布时间:2006-04-21 来源:中山商报
[center][B]“数字”三角[/B][/center]   2005年,三角镇实现生产总值20亿元,增长(与上年同比,下同)6.1%;人均GDP35970元,增长5.1%;工农业总产值79.386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2.7%;农业总产值4.386亿元,增长2%;农村人均收入6600元,增长9.45%;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增长13.56%;出口总值2.4亿美元,增长6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95亿元;两税收入20604万元,增长46.9%,;用电总量43884万度(不含企业自发电部分),增长18.35%,其中工业用电总量35885万度,增长18.17%;各项存款余额13.5亿元人民币,增长32.35%。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14406][IMG]../data/photo/News/Tn_20064219155040603.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size=2][color=#0000FF]美丽的三角镇区。[/color][/size][/align] [center][B]怀着热忱听诉求 带着感情做工作[/B][/center] [center]三角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center] 4月13日,参加“新农村纪事”大型接力采访活动的记者来到三角镇沙栏村“挖料”,恰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洪胜到肇庆市德庆县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去了。“一哥”不在家,留家的“两委”干部可没闲着。记者走进村委会时,村干部们正在会议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 仔细一听,大伙议的正是沙栏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话题。分管农业的党支部副书记李剑锋提议成立农产品流通协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主抓工业的支委冯结松谈起了中心村建设的构思;镇驻村干部吴志明传达了镇委、镇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村里发展的事,议的都是群众关心的话题。 在往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幕,正是三角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印证。 为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角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近年来,三角镇党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强化干部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 今年3月中旬,该镇举办了由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黄国庆主讲的“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能力培训班”,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黎金柱主讲的“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培训班”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阮俭航主讲的“提高党员干部化解矛盾能力培训班”,全镇机关干部、单位负责人和村(居)两委干部等接受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化解矛盾、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能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三角镇建立完善领导下访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了解民意,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深化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建立村干部包组(片)入户制度,要求村干部每月至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到驻组(片)深入农户了解社情民意、听取意见建议、宣传方针政策,每一个党员都要确定若干个联系户,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人民调解员,真正成为群众代表。目前全镇参加联系工作的干部、党员和工作人员1321人,联系了2008个联系户,覆盖面达90.3%。 如今,三角镇农村干部的工作和思想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怀着热忱倾听群众诉求,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交民友、聚民智、排民忧、解民难、连民心。 [center][B]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B][/center] [center]三角镇以农业基地为龙头促农业产业化发展[/center] 三角镇是我市的农业大镇,说得上大镇,自然有着与此相匹配的名堂,那就是响当当的农业品牌,比如,“无公害青皮冬瓜和粉葛”、“名优沙栏鸡”、“三角优质米”,而“甲冠园”绿色甲鱼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我省第一家也是目前仅有的一家甲鱼A级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它的养殖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甲冠园”牌绿色甲鱼也远销北京、深圳等许多大城市。 三角镇真正打造农业品牌,还是从6年前开始的。当时他们参加了中山市首届农产品博览会,但在博览会上,能够代表三角特色的农产品太少了,从那之后,三角镇开始着力建设基地,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之路,用科技打造农业品牌。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14408][IMG]../data/photo/News/Tn_20064219173583796.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size=2][color=#0000FF]改造后的河涌可网鱼虾。[/color][/size][/align] 结民村村民梁全福,1997年就建立起自己的水产养殖场,以养甲鱼为主。起初的3年,梁全福对甲鱼水产养殖的前景不甚乐观。2000年之后,梁全福在镇政府的关心下,摒弃了传统的甲鱼养殖方法,走上了一条创新的绿色甲鱼养殖之路。在中山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下,由多名教授、博士和工程师组成的课题组,帮助梁全福养殖甲鱼科研攻关。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梁全福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他喂养的甲鱼为此获得了一系列的称号,“甲冠园”品牌不仅享誉中山,在国内外也越来越受欢迎。 据了解,目前,三角镇甲鱼水产养殖户有60户,养殖面积133.4公顷。其他养殖户虽然没有像梁全福的甲鱼那样得到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但多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绿色养殖,以提高三角甲鱼的质量和品牌。三角镇政府目前在梁全福的水产养殖区建立了21.34公顷甲鱼养殖基地,以带动全镇甲鱼养殖户,打造三角甲鱼品牌,让更多的三角甲鱼走出中山,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除了甲鱼之外,已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健康食品的三角青皮冬瓜,这几年已远销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且大量出口到港澳等市场,三角镇目前已建立133.4公顷青皮冬瓜生产基地,像沙栏鸡、粉葛、三角优质米也都建立了生产基地。三角镇以这些基地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三角人越来越为他们的农业品牌走出去而感到骄傲,据介绍,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的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上,三角镇作为镇一级单位是全国惟一的参展单位,三角镇的甲鱼、青皮冬瓜等农产品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center][B]一路一景一河一景[/B][/center] [center]三角镇修路建桥治河涌建设生态新农村[/center] “可以说,与十年前相比,蟠龙村的村容村貌可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里水泥路极少,而且路面仅有1至2米宽,连辆小轿车都不能通过,更别提大货车,可如今家家门口都通水泥路,最窄的也有4米宽。”蟠龙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吕坤自豪地说。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14407][IMG]../data/photo/News/Tn_20064219163632473.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size=2][color=#0000FF]农路农桥建设如火如荼。[/color][/size][/align] 据了解,三角镇仅2005年便投入1000多万元分别重建和加固八冲、鸡头口等水闸;投入1217.8万元完成路网建设27公里,新建和重建农桥4座,有效改善了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抓好绿化和环境美化工作,植树45000多棵,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三角镇又着手描绘蓝图。该镇计划投入资金1亿多元,使该镇的水利设施达到50年一遇的防御标准;投入1200万元进行内河涌整治,加高内河支堤,提高全镇河网的防洪、冲污能力;此外,还计划将新涌一河两岸建设成为集居住、交通、绿化、清水、景观为一体的休闲景观长廊;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积极推行“户集、村收、镇运、镇处理”的垃圾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四旁、建成区、工业区以及道路绿化建设的投入,做到建设一片、绿化美化一片,形成一路一景、一河一景,开展绿化社区、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在各自然村兴建休闲运动小广场,使农村绿化覆盖率达28%以上,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