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一瓜一葛 几度春秋
作者:记者 苏小红 江晓明/文 余兆宇/图 发布时间:2006-04-22 来源:中山日报
前些天,三角镇沙栏村爱民片四队的梁银彩赚了个盆满钵满。 她将去年10月收获并土藏起来的2.5万公斤粉葛出手,批售价540元/100公斤,这可比去年260元/100公斤的市价涨了一倍多。轻轻松松赚了5万多元差价,难怪梁银彩笑得见牙不见眼:“我只是把粉葛多藏了几个月,趁价位好时出售,相当于白赚了一年粉葛,哈哈……” 精明的沙栏人可不止梁银彩一个,越来越多的农户种出了名堂种出了效益。 你可别小瞧这土头土脑的粉葛,它和青皮冬瓜是沙栏人发家致富的宝贝。 说起青皮冬瓜和粉葛,沙栏人的故事一筐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连青皮冬瓜和粉葛也特别眷恋沙栏村肥沃的土壤。有人说,如果你吃到的青皮冬瓜不爽甜,嚼起来的粉葛有渣,那肯定就不是沙栏村的“正货”。 说起种植青皮冬瓜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插队到爱民三队的广州知青吴泽华有一次探亲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用布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被捂得暖手的布包里裹着一小撮瓜籽,大伙试着种下地,长成的冬瓜皮青、肉厚、清甜,口感可好。自此,青皮冬瓜在沙栏村扎了根。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14565][IMG]../data/photo/News/Tn_20064228511453917.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size=2][color=#0000FF]吴全带种青皮冬瓜10多年,成为村里种植面积最大的专业户。[/color][/size][/align] 据说,沙栏村爱民片在三角镇是最早种植青皮冬瓜和粉葛的。但在“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时期,沙栏村的种植经历了风风雨雨。1975年前后,爱民孖口片、八涌片的土地上竖起了一片高达3米的“高射炮”,那是给粉葛攀藤的竹架。生产队长亲自到新会引进了粉葛品种,并以月薪千元请来了教种粉葛的高手师傅,在师傅的指导下,村民的粉葛越种越好。原指望凭此改善生活的村民没想到,才种了两三年,上面就下了文件,不准种粉葛这类经济作物,“高射炮”被一律放倒。直到1985年,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村民才有了机会开始自由种植。 有了承包田,有了自主权,心宽气爽的村民展开了拳脚。青皮冬瓜和粉葛依然是沙栏人的至爱,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而在近20年的种植中,村民不断摸索,不断改良,不断创新,生产不断发展。与昔日相比,今天的青皮冬瓜和粉葛,品种有了更多的选择,种植技艺提高,原来一亩地只能种400棵青皮冬瓜,今天可种上五六百棵,原来一亩地只能种200棵粉葛,现在发展到400多棵。而以前3米多高的“高射炮”,现在也矮多了,只要1米多即可。销路更是越拓越宽,青皮冬瓜地销、北运、出口多管齐下,粉葛远销多个国家……尝到了甜头的沙栏人,至今仍有70%种植青皮冬瓜和粉葛,种出了沙栏村的品牌。 带记者到青皮冬瓜基地参观的村干部高兴地说,今年,沙栏村被三角镇定为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两委”干部有了新想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产品结构,看准市场、立足效益,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让农民增产增收。更要巩固提高已成为“一村一品”的青皮冬瓜和粉葛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决不能让其比“甲冠园”绿色甲鱼、名优沙栏鸡、三角优质米、三角生鱼等三角镇品牌农产品逊色…… 在青皮冬瓜基地,记者恰好见到正在忙碌的吴全带,他种青皮冬瓜和粉葛10多年,现在是村里种植面积最大的专业户。指着田里那一片叶大色绿、瓜藤粗壮的青皮冬瓜,吴全带说:“再过两三天瓜就开花了,照这长势,肯定有好收成!”充满憧憬与自信的声音在田野中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