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群众”高奏和谐曲
作者:记者 吴森林 江泽丰 通讯员 罗瑞燕 发布时间:2006-05-05 来源:中山日报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带着“道听途说”的印记,记者驱车来到港口镇,离镇中心两公里就是群众村辖区,现在改为社区。村里一片宁静,鸡犬相闻,虽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但居民之间依然保持着淳朴、诚挚的情感。 “村里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开发了,自己搞工业开发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我们村是镇里搞开发区最早的村,目前已有近50家企业,居民的收入大多数来自进厂打工、集体分配、物业出租、承包鱼塘等。虽然村民的生活还不算很富裕,但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文明礼貌。”说起村里的发展史,支部书记感触良多。他说,现在又是群众社区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群众对提前奔小康充满希望。 群众社区居委会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营造和谐社区。记者在社区逛了一阵,感触最深的是群众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蔚然成风。 老党员吴北泉,今年已71岁,曾做过村干部,从2003年5月起,就和村里其他8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一起,每天踩着单车走家串户,凭着一股热情、一片诚恳,这边了解民情,那边化解矛盾,架起了居委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有个村民叫林执娣,年轻时是村里的‘一级劳动力’,干起农活是一把好手。可现在由于长期患病,家里经济也比较拮据。我们几个老人就经常去看她,带点小礼物,虽不贵重,但陪她聊天说话,唤起她对生活的乐趣和希望。”说起社区的人和事,吴北泉如数家珍,他还有一本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社区里病老弱残村民的基本情况,何时去看望他们也有记录,因为他生怕一忙起来把某个人漏了。现在,吴北泉呆在家里的时间不多,家人颇有微辞。不过老吴说,在家里享清福还不如在外面帮助别人快乐。 前年国庆节,该社区锦铺片三队一公路口的土地神庙的围墙占用了公路,既影响了车辆的安全行驶,也破坏了路面的美观,但个别村民仍然坚持不拆迁,怕坏了风水。吴北泉几个人马上跑过来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那些“顽固分子”被说通了,土地神的围墙也被拆了。吴北泉高兴地说,只要是对村民有利的,就要坚持。现在看来自己并没有“得罪”神灵和破坏风水,相反,矛盾解决后,大家关系更和谐了。 看望弱者,扶贫济困,化解矛盾,讲村约释法规……只要是能够帮助村民以及起到“上传下达”作用的,吴北泉和他的伙伴们都乐此不疲。去年,他们的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吴北泉告诉记者:“他叫黄志文,是居委会的治安员,跟我们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实在难得。” 采访当天,记者刚好碰到了黄志文。诚恳实在的小伙子笑着告诉记者,他刚开始加入并没有做很多事情,但只要社区有需要帮助的,他决不推辞。“前不久一个周末的早上,我计划好去珠海看望女朋友,刚好吴北泉大叔通知要去慰问一户困难户,我当时就发了条短信给女朋友说突然有事,就跟着去了。”黄志文不好意思地说,虽然女朋友耍了点小脾气,但后来听说是去看望社区的老人家,也表扬他有爱心。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港口镇群众村就声名鹊起,是远近闻名的农业生产先进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村里的农业发展依然走在周边前列。春风吹暖“群众”心,近年来,“群众”总是紧伴着时代的主旋律,朝着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