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用文学方式记录新农村
沙溪“故事大王”黄卓荣善于在黑土地里吸取创作养分
作者:徐向东 江晓明 发布时间:2006-06-12 来源:中山日报
  在沙溪镇,有位农民出身的文学爱好者,善于用文学的方式记录着沙溪乡村的变化。他就是黄卓荣,多年笔耕不辍,让黄卓荣成了省内外闻名的“故事大王”。   黄卓荣经常行走在乡村的大街小巷,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支灵动的笔,写乡村的人物和故事,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写的故事和小品多次获得全省故事(戏剧小品)创作一、二等奖,有些还被多家报纸杂志转载。    黄卓荣精瘦精瘦的,貌不惊人。他哪来那么多写作灵感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黄卓荣沉思一会儿后说,沙溪原来是传统的农业镇,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传统农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让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将创作心得娓娓道来——    有个村委会主任小农意识较重,村民茂叔想将村里部分不够肥沃的土地改种花草,村委会主任不支持。后来,村委会主任到市委党校参加培训学习班回来,头脑变“活”了。那年春节,他主动到茂叔家,与茂叔签订土地承包合同,鼓励茂叔种花草。黄卓荣经过艺术加工,将这件事写成了生动的故事——《新年》。    “鸭哥”本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镇上卖烧鸭。有一天,他见义勇为抓住了一名抢劫犯。经记者采访报道,他成了新闻人物。商场老板看到了他的“名人”效应,想请他到商场门口摆烧鸭摊,借此提高商场知名度。“鸭哥”没有答应,他说,商场应诚信经营,不能靠名人效应来糊弄消费者。黄卓荣根据这件事,创作了故事《鸭哥》,生动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时代,沙溪农民的诚信品质。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黄卓荣创作的文艺作品,在沙溪都能找到生活的原型。黄卓荣说,最近,他准备写一篇这样的小品:电视台有位记者采访一个果农时,要他蹲在果树底下,拿着钞票一边数一边笑。这位果农说:“这样不行。如今搞市场经济,酒香也怕巷子深。”他在果树上架起梯子,然后爬上去请记者为他拍摄。他说这样可为果园进行宣传,有广告效果。    在沙溪农村,有很多东西可写,黄卓荣的创作思路也越来越宽,作品写起来更有时代感,更有生活气息。    沙溪镇文化站站长杨宁告诉记者,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沙溪历史上有着厚重的经商意识,是我市改革开放最早的乡镇之一。沙溪人富裕了,文化繁荣了起来,在书法、绘画、文艺、体育、民间艺术等方面人才辈出。黄卓荣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