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中山市小榄镇成为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
作者: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6-08-02 来源:《中山信息专报》〔2006〕第113期
7月1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小榄镇实地考察时,对小榄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德江指出:小榄镇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榜样,因为小榄镇在践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1000多个乡镇树立了典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小榄镇已经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为全省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学习,值得宣传。 近年来,小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步伐,切实改善群众生活,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争当新农村建设排头兵。该镇去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一、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小榄镇目前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分别为108亿元和17.85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近7万元,人均纳税1.1万元,人均储蓄存款近7万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含已村改居后的农民)1.62万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排第七位。到2005年,全镇工商企业发展到21076家,规模企业880家,工业年销售收入287亿元,先后被国家产业部门授予“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制品(锁具)出口基地”等称号,拥有“华帝”、“力王”两家上市公司,国家、省名牌名标产品73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了以花卉、塘鱼、蔬菜为主产品的园区农业,平均亩产值1.2万元。全镇有近8成农户从事工商业,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占88%,从事农业生产的占12%。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全镇民营企业19980家,占全镇企业数的94.8%,民营经济总收入为232.4亿元,占全镇全部经济总量的70%。以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五金材料、装饰材料、建材、科技电子、家居装饰中心、电脑城等专业市场,建设了占地600亩的“中山市北部物流中心”,建成了占地2.5万平方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服务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上缴税收4亿元。 二、大力推行农村三项改革,创新农村管理体制 一是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明析产权、固化股权、按股分红的方式,建立起促进农民转型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分配机制,农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 二是推行村一级经济核算。村小组经济资源统一由经济联合社(村委会级)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村小组由213个整合为15个,缩小了村小组的差异,扩大了各村经济规模和发展空间,精简了管理机构,每年可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00万元,提高了集体资产收益率。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4亿元,股民平均分红2372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股民分红增加的共赢。 三是推行“村改居”工程。全面启动“村改居”工程,15个原农村村民委员会全部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代表赞成率达96.1%。改革后,实行居委会党总支领导下的两块牌子、两套班子运作,即经济联合社专事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社区居委会专事社会事务管理,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相分离,促进了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过渡转型,完成了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 三、大力推进“三个一”工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体制 一是确保每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镇政府成立了“帮助本镇群众就业办公室”、人才交流中心以及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设立创业贷款,对自主创业、缺乏创业资金的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由担保公司协助贷款;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实行补贴;对于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施“以酬代补”,鼓励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安排该类人员就业;对习惯以农业经营为业的农民,由社区统筹规划耕地以非投包方式进行耕作,并鼓励农户到外地包耕,现有300多户农民外出承包土地2.6万亩。近三年来,全镇共帮助本地居民成功就业2万多人次,基本实现了“每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的目标,经多次推荐仍未就业的劳动力少于全镇总劳动力的1%。 二是确保每个居民都享有一份医疗保障。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群众每人每年缴费120元,在本镇住院的药费、手术费报销90%且不封顶,检验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有关费用报销50%,医疗保险统筹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补贴。近两年,镇财政用于合作医疗补贴资金达1800多万元。 三是确保每个适龄居民都享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进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发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包括集体企业转制的下岗职工和非农业户口中没有职业的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使每个适龄居民都有一份养老保障。全镇参保人员达到8.1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7.7%,享领养老保险金人员2.44万人,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348.8元以上。 四、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培育良好乡风民风。广泛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建立“尊重富人、关爱穷人”的社会氛围。把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对月收入低于500元高于350元的436户家庭,发动党员干部和富裕人家结对帮助;为人均居住面积少于15平方米的双困户解决住房;为低保户患病成员设立了医疗档案,低保家庭成员每人每年可报销门诊费用500元;镇政府出资35.6万元为48位残疾军人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设立助学贷款,发动全镇500名党员干部开展“身边希望工程”活动,结对帮助850名困难家庭学生;采取扶持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人均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加快致富步伐,努力实现“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的目标。 二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在全面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成年居民中文化偏低者的基础教育工作。推行全民基础素质教育,鼓励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居民学习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工作技能,力争几年内使户籍居民普遍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成立“推进全民基础素质教育”工作领导组,镇政府拨出专款设立奖学金,对上课出勤率达到80%以上或获得年度优秀学员称号的给予学费全免,各社区也对学员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今年第一学期已经有4000多名居民参加高中课程学习,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先后组织镇机关和村委会(社区)干部举办各类学习培训活动26个,培训党员干部近1万人次。 三是大力培育先进文化。发展菊花文化和书画艺术,打造文化品牌。建设集文化活动、影视演出、艺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文化艺术表演。保护和利用双美桥、积厚祠等文化遗产,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先后成立了曲艺团、青年画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10多个群众性文化团体,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基层群众文化。200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甲申菊花文化艺术欣赏会”、“全国首届‘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颁奖礼以及小榄千人书法比赛,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的荣誉称号。 五、加强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和谐发展新秩序 一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坚持镇领导“接访日”和下访制度,建立基层社区调解机制,设立法律援助站为有经济困难的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在依照法律、尊重历史、稳定为主的原则下,认真解决历史遗留的14个群众上访问题,其中13个得到了有效化解,余下的1个上访问题也已基本化解。 二是做好“四种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成立了社区教育办公室,以退休老干部为骨干,负责刑满释放人员、吸毒解戒人员、行为偏差人员、辍学青少年“四种人”共1119人的教育转化工作。设立治疗室,为患传染病的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和治病;通过介绍就业、动员复学、举办职业技术培训班、成人高中班、电脑班等,帮助“四种人”重新融入社会。共帮助918名“四种人”教育转化并实现就业,教育转化率达82%。 三是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成立了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全面开展对13000多间出租屋和租住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制定了出租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分类、分层次的诚信管理模式,努力使外来人员及出租屋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到位。 六、抓好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村镇 2002年修编了镇域总体规划,按生态城镇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把镇的北部规划为商住、生态区,中部为生态农业和绿化区,南部为工业经济区,妥善处理功能分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交通管理、人文景观等问题。2004年又编制了《中山市小榄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建设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村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改建镇内多条道路,建成了“三甲”标准的新小榄人民医院、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系统、管道燃气工程等一系列大型公共设施;开展了疏浚河道、整治水环境、道路绿化美化等建设;加快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和旧村庄改造,统一规划建设了西区、北区、广丰等多个档次较高、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农民新村。目前,镇中心区面积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增加了4倍,全镇道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32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2005年,小榄镇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