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城市 >> 正文
新老中山人齐参与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作者:陈恒才 发布时间:2012-12-26 来源:中山日报
    100年前的世纪之交,一场现代化运动,因梁启超先生的连载于《新民丛报》的《新民说》而引发。梁氏在《新民说》里,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必要性,进而大力提倡权力义务思想,国家思想,生利思想,合群思想,尚武精神,进取冒险精神,以及自尊自重,自治自立,平等自由观念……力图造就与封建朝廷的臣民完全不同的一代新国民。
    100年后的新世纪,中国已经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在经济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人的思想也没有了中世纪的愚昧。而在精神层面,一个基于现代物质高度发达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凝聚和陶冶新时期的国民,并成为新时期推动国民整体向上的动力———在近年来“道德滑坡”的公共事件频发之后,显得异常迫切。
  民主革命的先行地、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山,再次发扬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这场新道德体系建设中,迈出了创新性的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并配以包括公民意识培育、优良品德倡导、公共文明实践、传统文化弘扬、领导干部尚德养廉等十大行动纲领,以全面提升中山市民的素质。
  这场行动甫一开展,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引发了理论界持续关于当代人文理性的大讨论。从全民修身的行动纲领看来,中山的全民修身行动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道德文化宣教,他们对这场行动抱有更多的期望:这场全民修身行动,能够在中山培育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土壤,在这片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
  近代10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都在经历着现代化的转型,在这场剧烈的转型之中,中国在经济层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中山这样的城市,已经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现代化过程,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一过程肯定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这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价值是对立的,一个新的道德价值体系未能完善之前,经济上的现代化,与现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冲突却也在加剧。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指出,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内的312万中山人参与的修身行动,旨在寻找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构建新老中山人的共同精神家园。
  在如此巨大的基数上,寻找“最大公约数”,也就是培育出一块现代文化的土壤,将面临诸多的难题。现代化转型之后,我们将需要怎样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在现代道德体系下,如何来解读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样,在现代化转型之后,我们在建立现代道德的同时,支撑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道德应当如何处置,如何继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甚至在建立新的道德系统之时,我们应当遵循怎样的普遍价值观念,并将怎样赋予其符合现代价值的新的阐释?这些或许都将是未来全民修身行动中,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与到修身行动的300多万市民,是这场行动的主角,这场行动的最终成效,即这块土地上的300多万市民,能否最终“转型”成为一位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将在于300多万市民的“修为”。
  五年之后,中山人希望能赢得这一场“新民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