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树城市文明形象何妨从排队做起
发布时间:2007-02-12
2月11日,是北京的第一个“自觉排队日”。此前的1月18日,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以期杜绝公共场所乱拥乱挤、城市交通乱行乱停等不文明行为,为奥运会创造文明有序环境。确定11日的用意则在于,希望两人以上就像“11”一样顺序排列。 树城市文明形象,从排队这样的细节入手,抓得不可谓不准,用意不可谓不深。诚然,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因素不少,但总有一些因素特别扎眼,人们反应比较强烈。这些扎眼的“因素”大多与“公共”相关,如公共服务、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等。所体现出来的,则常常是人们的一些“小毛病”,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它们不仅与城市文明形象格格不入,也直接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不守秩序、不爱排队,可能是国人身上最常见的“小毛病”之一。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国人的这个毛病,几乎不分城市与乡村,不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不分文化素质之高低,不分国内与境外。所不同的只是程度轻重有异而已。以至许多人称之为“劣根性”,根深蒂固之痼疾。 这么说绝不是想打击大多数,也不是想抹杀国人能够排队的另一面。应当承认,在各种场合国人自觉排队的现象也很常见,越来越多的人身上的这种自觉排队意识在增长。但终究说来,这种意识还很脆弱,这种守秩序的“平衡”还很容易被打破。比如,在需要排队的场合,总是有人想“加塞”,加塞者往往理直气壮,又往往只有个别人会提醒他排队,如是者三,排队就可能变成了“一窝蜂”。又或者,希望排队所得到的东西越紧俏,比如车票、上车等,人们就越容易失去排队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为什么要自觉而坚定地排队?道理应当不难明白。但如果我们想到一段时间以前,有一所大学的新生买饭不排队,面对老生的提醒还理直气壮地喊出“我为什么要排队”,恐怕人们真正理解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在许多人的心里,不是不明白排队是遵守规则秩序的体现,不是不明白排队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效率、节约社会成本,不是不明白不排队甚至影响着国家、民族、城市的形象。而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只顾自己不管他人,过于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而不懂什么叫奉献、礼让。心里还想着,有所失的是他人和社会,但无论如何自己却得到了。上公共汽车,他一挤一推,秩序乱了,他人落后只能站着了,但他却占了座了。买票窗口他一挤一推,他人买不着票了,但他却买着了。如此,心里还挺庆幸,暗道自己挤功不错,就是全然不知什么叫恬不知耻。 但是,面对这种无序的现象,城市、社会乃至国家却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解决的办法当然也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首先最需要做的应是解决无序之源。也就是在任何人多的场合,都应当从规划、设计上先行考虑周到,使其尽可能地不造成堵塞,让人流过分集聚。其次是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再次是社会舆论的指引、公共道德的倡导。这三者应当是缺一不可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自觉排队应当是一个基本的素质。提升这个素质,能够在一般性场合做到自觉排队,在所求东西特别紧俏的场合也能不动心于加塞,关键就在于养成。也就是一次次地摒弃不守秩序的想头和习惯,坚持排队从自己做起。那么,每月的11日,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契机,是每月一次的善意提醒。很多时候,只要你尝试去做了,局面就在悄然之间改观了,改观在你我他的身边,改观在北京的每一个公共场所,改观在神州的每一个需要排队的场合。 陈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