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如此“守株待兔”很难治“牛皮癣”
作者:邓子庆 发布时间:2013-05-28 来源:中山日报

    通过疏堵结合的管理机制,现在走在汉诺威街头,人们几乎看不到任何非法小广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此,笔者倒建议为“牛皮癣”而大伤脑筋的城市,不妨也借鉴一下这种治理城市 “牛皮癣”的思路。
  据《中山日报》报道,随着“和美中山”进程的加快,市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愈加干净起来。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宣传栏,因为长期缺少维护,成了“牛皮癣”的集中地,不仅起不到宣传作用,反而严重影响了环境。
  城市“牛皮癣”是卫生环境方面的顽疾,尤其是一些背街小巷的墙壁上、人流量较大的小区周边,几乎都是“牛皮癣”小广告肆意张贴的好地方,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市容,更成为滋生不法分子进行违法勾当的土壤,但由于侦查难、查获难、处罚难等,“牛皮癣”一直以来成为很多城市的痼疾之一。各地整治 “牛皮癣”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压清洗机、涂料等专门清理“牛皮癣”;又例如将“清癣”工作交给专业清理公司,市场化、企业化操作等。但实际上,现实效果都不很理想,并未从根子上清理“牛皮癣”。
  具体到中山来说,清理“牛皮癣”,是中山市各镇区环卫站和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清理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用刮刀铲,费时费力;二是用涂料或油漆覆盖,效率高,但用色不当时,就会形成“大花脸”。很明显,人家贴一张小广告你清理一张,确实达到治理效果,如此“守株待兔”很难治本,清理人员毕竟不可能24小时都蹲在那盯着,因此搞不好一夜过去,街头又贴满了“牛皮癣”。说白了,贴“牛皮癣”者在暗处,守株待兔并非治根之策,这好比医治人身上的牛皮癣,试图靠刮掉皮肤表层的银屑去长久地摆脱病害,必然捉襟见肘。也正因如此,即便政府宣传栏经常性更新,也不能防止牛皮癣的出现,顶多不过增加了清理“牛皮癣”的频次。对此,笔者建议我们在治理“牛皮癣”问题上有必要学学一些地方的疏堵结合。
  例如德国汉诺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牛皮癣”泛滥成灾,一度令当局大伤脑筋。之后汉诺威采用疏堵结合,效果相当明显。“疏”即引导:一是设立广告柱。这种广告柱在城市内随处可见,只要缴纳清洁维护费,就可以在广告柱上贴小广告。二是城市管理部门及服务部门设置一些免费的小广告张贴栏。三是缴纳清洁维护费后则可以直接用广告纸的形式投放到市民家庭的信箱,但写有“广告勿投”的信箱不能投放。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有一些地方试着主动给“牛皮癣”以容身之地。例如北京就在一些区试点广告专贴牌和广告专贴柱,专门供人贴小广告,且试点效果不错,很多小广告都集中贴到广告专贴柱上了。
  “堵”就是禁止:汉诺威市制定《户外广告管理条例》,专门用来解决小广告问题。例如凡是非法张贴广告的企业和个人将受到100 欧元到12 万欧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定为破坏市容环境罪。而且张贴者必须自己付清理费去除这些广告垃圾。留电话的张贴者,将会受到依法停用此电话号码的处理。城市的环保警察与“电子环保摄像机”日夜巡逻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环保部门还在媒体上公布免费的举报电话,24 小时接受服务,并鼓励市民拍下违法小广告在公共电视台曝光。当然,举报人受到保护不说,还可得到10%的罚款奖金。
  通过疏堵结合的管理机制,现在走在汉诺威街头,人们几乎看不到任何非法小广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此,笔者倒建议为“牛皮癣”而大伤脑筋的城市,不妨也借鉴一下这种治理城市“牛皮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