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作者:胡波 发布时间:2013-06-27 来源:中山日报

    凡是心智健全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美丽梦想,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同样有自己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种通俗化和人民化的话语,重申了中国梦的主旨,也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
  民族的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勃兴。梁启超曾经说过:“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欲睹其国文野强弱之程度如何,必欲学术思想焉求之。”王国维则更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强调学术思想之重要:“光英吉利之历史者,非威灵吞、纳尔孙,而培根、洛克也。大德意志之名誉者,非俾斯麦、毛奇,而汗德、叔本华也。即在世界所号为最实际之国民如我中国者,于《易》之‘太极’,《洪范》之‘五行’,周子之‘无极’,伊川、晦庵之‘理气’等,每为历代学者研究之题目,足以见形而上学之需要之存在。而人类一日存此学,即不能一日亡也。而中国之有此数人,其为历史上之光,宁他事所可比哉?”甚至认为:“提倡最高之学术,国家最大之名誉也。”可见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不仅是民族和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象的表现,也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和民族兴旺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动力。
  但是,学术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完善,又总是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并肩前行的。一代有一代的学术,一世有一世的思想,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就是在这种世代更替和文化沉淀中日臻成熟的。中国曾经是学术大国,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的隆替与变异曾是中国文明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幕。先秦的子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汉学和晚清的新学,就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闪耀的明珠,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星空,明朗了中华民族的心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学术思想体系,使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谱系里又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和厚重的乐章。所不同的也最为现代学人诟病的是:“中国传统,重视其人所为之学,而更重视为此学之人。中国传统,每认为学属于人,而非人属于学。故人之为学,必能以人为主而学为从。当以人为学之中心,而不以学为人之中心。”这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单位的学术因此难以形成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创新的学术精神。近代学人傅斯年就认为:“中国学术以学为单位者至少,以人为单位者多,前者谓之科学,后者谓之家学。家学者,所以学人,非所以学学也。历来号称学派者,无虑数百,其名其实,皆以人为基本,绝少以学科之别,而分宗派者。纵有以学科不同,而立宗派,尤是以人为本,以求隶之,未尝以学为本,以人隶之。”其实恰如学者刘梦溪所言,把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亦是中国学术的固有传统;以人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则正是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重要分界点。
  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产生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甲骨文和敦煌学、新儒学和新佛学、现代史学和现代哲学,也有过经今古文学的互动和新学的兴起,更有令人欣慰的通人之学和专家之学的共生,但不无遗憾的是,现代学者在“五四”前后创造的学术实绩和学术传统,并没有在后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他们倡导和践行的学术独立、科学考据的传统,以及注意广为吸纳外域经验而又不忘本民族历史地位,既重视现代学术分类又重视通学通识和学者情怀的传统,并没有在当世学术领域普遍地生根开花结果。近十几年来,学术腐败、学术造假、学术失范的讨论就折射出学术道德的缺乏,学术评价的争议和学术成果的鉴定,同样反映了学术创新的能力不足和学术成果质量的下降。且不说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人如凤毛麟角,就是陈寅恪先生所追求的那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胡适所提倡的那种“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精神和思想品格,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T·肯尼迪曾说:“平庸学识的过度生产是当代学术生活的最为夸大其辞的做法;它会因单纯的篇幅而隐匿了真正重要的著作;它浪费了时间和宝贵的资源。”何其如此,不切实际地要求经费的投入和条件的改善,一味地看重论著的数量而忽视学术的质量,片面地强调学术的新奇和独特而无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的学术规范,过分的追求学历、职称和奖励而忘却了学者的本质和专家的职责,在当今学术界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尊严和创造者的利益,而且还直接败坏了社会风气,从根本上破坏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削弱了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真是误国殃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学术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晚清名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亦认为“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振兴中国学术,弘扬中华文化,再造现代文明,在继承、借鉴、吸纳和创新中,创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体系,就是当代中国学人的中国梦。任何一位有志于学的中国人,既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又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事业心;既要有理论自信、方法自信、能力自信、成果自信和价值自信,又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间情怀,在博学、慎思、审问、创获中推进中国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真正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持续的动力源泉。
  (作者系中山市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