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必须重塑“中国精神”
作者:虞天识 发布时间:2013-06-28 来源:中山日报
    西方学者描述的 "现代化后果",同样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血缘关系到公民国家,这种急剧的变化,也带来了物质主义的膨胀;促进了社会的自由流动,却未形成社会公共意识;发展了现代化的大生产,但还未建立信用体系。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就是“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 “民族精神”。什么是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辞海》对精神的解释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良心等”。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情绪、意志、良心等,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构成中国精神的要素,不仅有传统精神的继承,也有现代精神的创新。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是三个层面精神要素的凝结。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时代共同的精神家园。
  实现“中国梦”必须重塑“中国精神”。在中国前行的快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的梦想,有人梦想有房子车子,有人梦想每餐吃到环保食物、喝到纯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当然,我也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能长寿一点,将来看看祖国伟大复兴的盛况。然而,有个问题是共同的,就是身处这样一个急行军的时代,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安放,我们的价值观如何实现,升官发财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说贫困年代过于强调精神力量,如果说怀念过去的单纯有些主观主义,同样也看到,“仓廪实而知礼节”并非必然,物质丰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带来更多变数。西方学者描述的“现代化后果”,同样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血缘关系到公民国家,这种急剧的变化,也带来了物质主义的膨胀;促进了社会的自由流动,却未形成社会公共意识;发展了现代化的大生产,但还未建立信用体系。转型期的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并不比发展经济轻松多少。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呼声。”国学大师王国维把人的能力分为“身体之能”和“精神之能”。同样,一个社会的发展,根植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诸如食品安全问题、水和空气污染问题、造假问题,固然是监管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良心考题。我想,这就是党的十八大重新概括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因所在,这也是重塑中国精神的时代因素。当前,我们应把学习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重新概括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和我市开展的全民修身行动、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结合起来,坚持以修身为切入点,加强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锤炼,夯实幸福德治的基础;坚持以全民为着力点,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形成全民认同、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同时要积极弘扬伟人故里开放创新文化、诚信商业文化、和谐民俗文化等文化特质,不断增强实现中国梦,重塑中国精神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还要以全民修身的十大行动为内容,以修身学堂为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山市社科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