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草根组织长期帮扶项目可行性思考
作者:谢琼 发布时间:2014-10-12 来源:中山商报
    近段时间,《丈夫刚患病离世妻子又患癌 一岁双胞胎女儿抚养成问题》系列报道,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一直跟踪个案的中山“慧爱暖心”负责人虹廷近日表示,希望以团队名义发起一个帮扶项目,筹集的资金用于单亲癌症妈妈管琼两个女儿的成长教育,希望可以一直帮扶两个孩子到大学毕业。
  草根组织发起 长期 帮扶“基金”,是否具有可行性?记者查阅资料获悉,爱心基金可由个人、企业和社会性组织机构等来组建,爱心基金带有自发性质,自发筹集资金,定性定向帮助特定人群。不过,基金的申请条件,明显难住了“慧爱暖心”这个资金薄弱的草根组织。按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此外,需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人员,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固定的住所等。
  鉴于基金会的门槛过高,目前许多草根团队,筹集善款一般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以某个受助对象或团队为目标,筹款达成某个具体的项目。如中山蓝天家园,时常发起助学、修路、建屋等帮扶项目。项目召集帖详细写明了帮扶对象、所需款项,并在达到捐款目标后,停止接受捐款。此外,在帮扶目的完成后,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公布善款的去向以及帮扶成果。
  面向公众,及时公布善款的流向,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审查,透明化的项目运作,有助于建立团队的公信力。帮扶孩子的上学问题,如山区助学,大多为“一对一”,简短有效。而“慧爱暖心”欲发起的爱心行动,把两个一岁多的孩子,作为长期的帮扶对象。公众的质疑是不可避免的,定期的资金动向公布是必须的。除了接受社会监督、善款专项专用之外,团队成员的持之以恒和爱心、相关法律从业者的介入,同样不可缺失。
  但愿,“慧爱暖心”的这一次勇敢尝试,能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开创长期有效的帮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