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争做“四有”好老师
作者:李长春 发布时间:2014-10-13 来源:中山日报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应该成为中山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和中山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作为。
  【理想信念是人格基石,是引领师生共同进步,臻于卓越的坚实基座和指路明灯,决定事业发展的高度;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核心品质和厚重底色,是推动事业发展和促进学生人格修养的原动力和感召力,决定教师人格的厚度;扎实学识是教书育人的底气和功力,是好老师的基本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决定教书育人的效力;仁爱之心是教师的职业底色和教育灵魂,决定教师人格的广度。四者互促共进,编织成好老师的四个维度,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
  做好老师,就要自觉筑牢理想信念的人格基石,以高远理想,引领事业前行,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有“梦想”。正如市委书记薛晓峰所指出,广大教师“一定要把‘做事情’上升到‘干事业’的高度”,把‘小我’发展与中山‘大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滴水’放到‘大海’中,找准出处,找到归宿。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当前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教师要以自己高远的人格追求和理想抱负,坚定为国育才的职业信念,自觉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这样,教育才有希望,教师才有魅力,学生才有前途。
  做好老师,就要自觉涵养道德情操的核心品质,以崇高道德,推动事业发展,促进学生成人。习总书记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可以说,师德决定教育的品质,决定学生的品性。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在当前利益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教师要自觉把修身立德作为一门必修课、常修课,自觉涵养自己的德性,主动做学生的道德楷模。这样,教师有德,教育有望,学生有幸,国家和民族就有美好未来。
  做好老师,就要自觉锤炼教书育人的专业本领,以扎实学识,成就事业高峰,促进学生成才。学习、学习、再学习是获得扎实学识的不二法门。教师既要学习专业理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要钻研学情、教法,不断推陈出新,锤炼教学风格,永葆源头活水,做研究型教师。好老师还应该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行家里手”,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以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育效益的倍增,促进学生成才。
  做好老师,就要自觉高扬热爱学生的永恒主题,以仁爱之心,升华教育境界,促进学生人生出彩。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对学生的真诚尊重,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欣赏并信任学生。教师的仁爱之心还表现为充分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必将焕发和激起无限的正能量,用满腔的爱呵护、助力学生人人拥有出彩人生。
  【培养和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之义,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门要多措并举,积极营造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教育生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师德建设高地。坚持师德为首,一是强化传统师道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引导教师自尊自律;二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体系,推进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我市目前正在着手构建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把人人讲师德、年年评师德纳入制度化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三是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广树身边师德先进典型,弘扬核心价值观,汇聚教育正能量。结合全民修身行动,持续开展“修身涵养师德”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师德标兵。
  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一是探索建立开放协同的教师培养培训新体制。按照职前职中职后一体化的思路,建立支持教师终身教育和发展的创新模式。启动 “中山市强师工程”,落实教育部“卓越师资培养计划”。二是实施名师引领工程。启动“中山名师在行动”计划,开展名师讲师团巡回讲座、名师名校长论坛、名师工作室带徒制等,培养优质师资。三是通过开展教师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进程。落实教师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校长流动制度,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市(镇)管校聘”等管理模式,运用激励手段和制度杠杆,由易入难,由小区域到大范围,让校长教师乐于轮岗,惯于流动,并逐渐成为常态。三是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四是完善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大力表彰好教师典型。
  营建良好教育生态,优化教师成长发展的人文环境。一是保障教师待遇,实施关心关爱教师的“暖心工程”。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教育系统正能量。以 “弘扬核心价值观,汇聚教育正能量”为主题,开展“寻找中山好老师”和“寻找中山好学校”活动,通过全民推举好老师、好学校,全社会宣传好老师、好学校,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形成人人争做好老师、校校争创特色学校,全社会尊崇好老师、好学校的风尚。三是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出台激励性政策,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让三尺讲台成为广大教师人生圆梦的大舞台。(作者系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