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小而美”的公益组织也挺好
作者:李玮玮 发布时间:2014-08-04 来源:中山商报
    还是说回7月初参加的 “映绿十周年暨公益支持机构发展论坛”,因为在这次聚会中见识了不少业界大腕,实在是收获良多。
  在第一天的主题论坛中,有“台湾社工第一人”之称的台湾实践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台湾海棠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陆宛萍的一个举动让全场都吃了一惊。她的演讲运用了大量数据翔实、图表清晰的PPT,主要介绍台湾非盈利中介组织或支援性组织的发展现状,PPT中以她自己的海棠文教基金作为范例,介绍了策略定位、项目内容、培训课程设计、服务对象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还有一些数据统计。
  如往常听课一样,台下的听众们“求贤若渴”,一个个拿起手机、相机对着PPT每张必拍。陆宛萍讲着讲着,突然停顿下来,略带气愤地说:“你们可不可以不要拍了,你们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我们的团队只有4个人,这些PPT课件是我的智慧成果,你们如若真的很想学习,但也要首先征求我的同意。”接下来的课程,课堂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再举起手机拍摄。
  我也是拍摄的听众之一,有点羞愧,也有些纳闷,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应该分享才可以传播得更好吗?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海棠文教基金会总共只有4个专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但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包括非盈利组织人才培训、组织发展、创新方案、两岸交流、灾害服务等,而陆宛萍是“512汶川地震”台湾服务联盟社工组召集人、台湾88水灾服务联盟社工组召集人等。
  一个只有4人的团队却承办如此多项目,他们是怎么实施的呢?
  陆宛萍在讲座中分享,海棠文教成立20年来,一直走着小而美、专而精的路子,“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从事社会服务一定要专注于核心业务。”她说,一个运行良好的非盈利组织不一定需要很多人,也不需要很多资金,最理想的状态是,在你需要人的时候可以快速聚拢一批人,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容易地募集到资金。
  我这时有些明白了陆宛萍的举动,作为一个只有4人的专业团队维持了20年,并能继续良性发展下去,靠的就是专注于核心业务,而这个核心业务就是这个团队的智力成果,自然也包括演示的PPT,未经允许拍摄,就好比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
  与台湾的上世纪90年代一样,大陆的非盈利社会组织近几年来“井喷式”发展,一方面社会需求催生这类组织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的引导,包括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吸引一批人投身进来。
  但当今有个问题值得警惕,每一个单独的非盈利社会组织是否一定要“摊大饼”式发展?有多少人是真正抱着解决社会问题的心态做事,还是单纯地将其作为向政府要资源、要资金的手段?
  说到底,社会组织能否良性发展,看的是效果。政府资助一旦撤销,名目繁多的非盈利社会组织是否自筹资金运作,做成如海棠文教基金一样20年的老牌子,还要打个问号。
  在台湾,每一类特定的人群,都有一个相应的NGO 在帮助这些人,这些NGO 不仅存在于大城市,也存在于任何一个偏远乡村,他们小而美,但大多穷而有志。他们的存在让人感到温暖。
  在非盈利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和扶持的确比较重要,但在长远发展中,真正找准自己的核心业务,做有用的服务,才是非盈利社会组织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