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以前,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后来有学者终于找到了中国人的宗教——家:家庭,家族,家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 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但什么是家风,很多人又说不清。 “不啃老”、“父亲不准打儿子”、“老公赚钱老婆花”都是现代人晒出的家风,有些切题又好像离题万里。
家风,实在是个过于古老的意象。随着大家族格局的瓦解,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家庭成员的不断重组,一切传统风俗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我们决定沉潜打捞,在中山这块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出好家风。
我们相信,作为一代伟人的故里,中山的精彩历史必然与爱国尽忠的家风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块经济的热土,中山的创新精神也必定与敢作敢为的家风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座和美之城,中山的博爱精神也必然与和谐仁爱的家风联系在一起……
我们今天开始的系列报道叫“齐塑良好家风,共建美丽中山”。在这里,我们既穿越历史,介绍中山“名门望族”的家风;我们也关注当下,寻找身边的 “最美家庭”,寻找成功人士身上流淌的“家风血液”。
在众多的名门望族中,我们以西区长洲黄氏开篇。尽管他们的历史不算悠久,但长洲黄氏家族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德的强调,正好与如今全民“修身讲堂”烟洲书院遥相呼应。
屹立在西区长洲社区烟洲小学校园之内的烟洲书院,已有140余年历史。这所学校被定为“全民修身学堂”,时而响起的悠远钟声,如同穿越历史长河而来的印证。
长洲黄氏,在中山素称名门。
无论是长洲黄氏的开村鼻祖黄敬斋带来的“黄氏分家诗”,还是“隆师道,端士品”的黄氏家训,700余年来,开拓创新、勤学重教、安居乐业的祖训,影响着长洲黄氏一代代的人。
村志记载,明清时期长洲黄姓共有5位进士 (其中3位是武进士),12位举人(其中4位是武举人)。近现代,又涌现出“菊花状元”黄绍昌、著名报人黄冷观、航天专家黄焕章、数学家黄垣章、书法家黄苗子等几十名专家学者。
长洲黄氏一代代人传承的家风文化、书写的不平凡的历史,在中山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风
祖训倡导拓展精神 后人开枝散叶海内外
出异疆立纲常,海外后人奋勇开拓
长洲村早在南宋景定三年 (公元1262年)建村,至今700多年历史。开村300多年后,黄姓子孙为了纪念开村始祖黄敬斋及早期祖先而修建的黄氏大宗祠,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来到黄氏大宗祠,不由得被其古朴的风格所吸引。走进数米高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祠堂两侧长约40米、高约9米的蚝壳墙,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形成一片斑驳的灰白。
祠堂是典型岭南风格,坐北向南;抬梁式木结构,三进三间布局;中、后座两侧各有副祠堂。院落里两棵高大的凤凰树,枝叶繁茂。
“这个跟别的祠堂不同,我们有祖传的分家诗。”宗祠管理员黄灼文指着堂内正中的一块木屏风说。屏风雕刻着中山书法家黄衍增所书的“黄氏分家诗”,这也是长洲黄氏世代相传的祖训:“策马登程出异疆,任从到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永炽昌。”
“出异疆,立纲常,他乡即故乡,祖先告诫我们要有开拓精神。”对长洲历史颇有研究的黄智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在西区的长洲黄氏后人约5000人;早年离开中山开拓事业的黄氏后人,如今开枝散叶,另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0000人。他们主要分布在香港、澳门、美国、拉美国家、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这些人有商界精英,也有科学家和文化名人。
即便离开故土,后人一直谨记“朝夕莫忘亲命语”的祖训。虽说现在没有大型祭祀活动,但每逢春节前后,总有华侨归来拜祭,醒狮、游龙场面甚是热闹。
以德经商,创业佳话广流传
说起长洲黄氏的开拓精神,黄氏后人中不乏能人。
开村鼻祖黄敬斋之后,十九世后人黄焯垣便是其中佼佼者。黄焯垣年幼丧父,由母亲李太夫人抚养;年幼时在家乡读了3年书,深受祖训影响;后来到澳门从事商业。20岁时,黄焯垣担任了协昌公司的司理(掌柜),经营有方,胜过前辈。
三四十岁的时候,黄焯垣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三次担任镜湖医院的总理。乙未、丙申年间,澳门发生鼠疫,多数居民逃离澳门,黄焯垣却留了下来,赠医施药,成为一段佳话。
黄焯垣在澳门商界名声和地位越来越高。他动员大商家组织商会,被推选为值理,连任4届。此外,黄焯垣还担任孔教会、孔教学校、烟洲学校、同善堂等公共机构的会董、学董、总理等职务。
黄焯垣50岁退休,把所有业务委由豫樵、仲良、钧矩、铸民4个儿子经营管理。后人继承了他的传统。黄豫樵富有开拓精神,兴办甚多商业,曾任澳门孔教会正副会长、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以及澳葡政府多个委员会的委员。
协昌公司交由次子黄仲良继续经营,黄钧矩出任致祥公司司理,黄铸民经营远东眼镜公司……黄焯垣家族,在澳门地位显赫。
此外,著名的四大百货中,先施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马应彪的得力助手黄焕南,也是长洲黄氏后人。
自古尊师重教,传承家国情怀
烟洲书院位于烟洲小学内,是该小学的前身,距离黄氏大宗祠不过几十米。
隔着校门望去,风格古朴的烟洲书院别有一番风味。走进书院,门前悬挂的古钟,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百余年前的私塾课堂。这座有140余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是长洲黄氏重视教育的见证。
据村志记载,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乡绅黄虞臣等发动下,长洲统一创办了书院。长洲雅称烟洲,而名烟洲书院。书院建立之初,全村划拨禾田450亩、铺位10多间,所得租金用作书院经费;黄姓子弟免费入学,一直延续到1953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遇风波,乡民对子女的学习仍然没有放松。他们宁愿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也要保持学校的办学经费,从不拖欠老师工资。桌椅不足,懂木工的村民出来帮忙。课室不够,祠堂也被利用上,保证了扩班招生。
长洲黄氏对教育的重视,在黄氏大宗祠中也可窥见一斑。
黄氏大宗祠致中堂的横梁上,至今仍可见两个粗壮的铁钩。黄灼文说,科举年代,后人如高中状元、进士、举人等功名,便将牌匾悬挂其上。
建立烟洲书院之前,宗祠曾被用作教书育人之地,后为烟洲书院分校。每年太公分猪肉,家里孩子成绩好的,能多分一份。
长洲黄氏对教育的重视一直延续着。香港中华中学、澳门濠江中学,是港澳地区两所著名的爱国进步学校,均为长洲人开办。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华中学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校长黄祖芬一生奋斗于爱国教育事业,我国文艺界前辈夏衍称赞他是“万世师表”。
至于副祠堂,展示了一大批出自长洲的英雄人物: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高举反帝大旗的黄冷观;大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北伐东征的黄仲愉;参加过广州起义的黄健;抗日战争时期黄锦棠等15位烈士……
□故事
长洲后人书法家黄衍增谈家风——
书香陶学子德礼长承
6月11日,雨后阳光正好,黄衍增在自家工作室挥毫写下:“烟雨润桑榆胜迹永固,书香陶学子德礼长承。”这是他为烟洲书院重撰的门联。2004年,烟洲书院重修,由于原先门联已失,他应邀重撰并书写了这幅门联,精确地概括了黄氏后人“重传承、兴教育”的精神。
父亲做了三任烟洲书院校长
黄衍增由父亲黄焕棠启蒙写字。他在《西江月·清明远思》中描写了当年情形:“严父启蒙写字,稚童开窍临书。未完习作饭不输,慈母从慈留住……”
黄衍增回忆说,当年他6岁,父亲每天晚饭前布置他练字,不写完,不给开饭。严父启蒙养成了他练字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黄焕棠19岁时从广州广雅书院毕业,回到长洲,连续担任了两届烟洲书院校长(1922年至1926年);1945年,再次受聘出任校长。父亲的兄弟,即黄衍增的五叔、六叔,也是教育家,一个是澳门濠江中学的校长,一个是中山中区中学的校长。
黄衍增在烟洲书院完成了小学启蒙教育。“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堂内催人向学的清悦钟声,还有那高大的门槛,似乎意味着没有丰厚学识的积淀,就无法从中跨越出来。”他回忆说。
读完小学后,黄衍增离开长洲,但父亲的启蒙和烟洲书院的浸润,成为他研究诗书画、继承传统文化的源头。
与黄苗子忘年交,书法精进不休
当代艺术大家黄苗子是黄衍增的族叔。巧合的是,黄苗子的父亲黄冷观也在烟洲书院担任过3任校长。这两位校长的后代,展开了一段忘年交佳话。
5月28日,“黄衍增诗书画展”在广东画院举行。在60余件作品中,有一幅“老藤葫芦”。“黄苗子叔曾送我一幅葫芦,为我的书法和文人画指点迷津。我依样写下老藤葫芦,以表纪念。”黄衍增说。
2007年,黄衍增萌生了“用书法入画”的想法,重拾搁笔已久的“文人画”,因为担心出洋相,他将作品带到北京,请黄苗子批评。黄苗子启发他说:“要学古人的东西,不能无古人,但出来的要是自己的东西。”他又鼓励说:“你的画就是书法。”
黄苗子曾评论这个“族侄”:“他的书法很有成就,远道来书,要我为他的书法作序。吾以耄年,深愧老朽无成,看到族中新俊辈出,觉得不只是一乡一地,更是整个国家民族文化繁荣的佳兆。”
黄衍增在书画界已相当有名气,但他和黄苗子一样,无私地为家族和家乡的文化传承出力。长洲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留下了他的墨宝。
人物介绍
黄衍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市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四届主席。
□族谱
长洲黄氏从哪里来?
海难结姻缘渐成“七大房”
据村志记载,长洲黄氏始祖敬斋,讳献,字文宪,是源深公和米氏太婆的第六传后裔。黄敬斋自幼勤奋好学,20多岁便高中进士。他被南宋理宗皇帝加晋一品,作为钦差大使出使安南(今越南),代表宋朝皇帝加封安南王父陈日焸。回国途中,不幸遇台风,船被吹离航线。患难时,他遇到香山林姓人家,与林氏女子结婚。后来黄敬斋辞官隐居,成为长洲黄姓的始祖,并与林氏生有一子“佑”。
到三世祖黄广派时,黄氏人丁才开始兴旺。“广派”娶了隆都刘非政的长女刘氏,两人有3个儿子,长子黄柏轩、次子黄南轩、三子黄北隅。黄南轩早逝无后,黄柏轩有3子,黄北隅有3子。
黄柏轩这一分支留下的3子分别为黄隐士、黄韶莆、黄松溪。其后人聚居在长洲松柏林之南,成为“西堡”。
黄北隅这一分支留下的3子分别为黄梅轩、黄竹叟、黄梅溪。其子孙后人聚集在长洲松柏林之北,成为“北堡”。
道光年间,长洲已发展到800多户,人口3000多人。这时,黄松溪的后人特别多。为了有利于对人丁的管理和对祖宗祭祀扫墓等分工,又把黄松溪次子六世月波公的后人划出,另成一房,形成了“七大房”。
□名人
长洲黄氏都出过哪些名人?
◆黄胜:1862年与王韬合办中华印务总局,1863年到香港创办《循环日报》。
◆黄永商:黄胜的儿子,经人介绍结识孙中山,支持民主革命加入兴中会,以“乾享行”为掩护,成立香港兴中会总机关办事处。
◆黄绍昌:黄冷观的父亲,清末举人,擅长诗赋。曾在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举办的小榄第二届菊花会诗赛赋诗5首,均登榜首,誉为“菊花状元”。
◆黄苗子:黄冷观的幼子,原名黄祖耀,现名黄苗子,我国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妻子郁风是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的侄女。
◆黄自强:1984年,被航天工业部授予一等功,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奖章;1993年,获国家航天创业奖。
◆黄志强:航天专家,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黄垣章:数学家,与华罗庚一起为前苏联卫星上天解决计算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