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农房分类施策,传统风貌与现代元素共融共生,描绘乡村美丽新画卷;凝聚华侨力量,闲置侨房化身精致口袋公园,共叙桑情深;桥下空间“爆改”7000平方米健身公园,打球健身散步,出门即享健康生活……
近年来,市文明办统筹推进全市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等“五大行动”。沙溪镇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及侨胞乡亲,投身农房美化、乱搭乱建拆除、“四小园”建设、公共空间清理等工作当中,让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擦亮和美乡村底色,助力中山“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龙瑞村:
网红甜品店“穿新衣”
漫步在全国文明村——沙溪镇龙瑞村,楼房庭院错落有致,村内道路平坦整洁,房前屋后干净有序,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一幅清新自然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龙瑞村深入实施的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在这场乡村变革中,紫轩甜品店店主刘玉雅的故事,成为了村民配合改造,助力乡村焕新颜的生动缩影。
▲紫轩甜品店改造后
2005年开业至今,刘玉雅用心经营,店铺逐渐成为村里的文化符号,却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显露出些许陈旧。2024年12月,借着村里开展农房风貌改造的东风,刘玉雅积极响应号召,配合村里对店铺外立面进行了全面翻新。如今,这间甜品店已成为沙溪镇的美食“网红打卡点”,不少“吃货”慕名而来。
据介绍,为避免在农房风貌改造提升过程中出现千房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村委通过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如靠近村口的现代商铺,采用简约时尚的设计,而老街区的传统民居则保留了青砖灰瓦的古朴风貌,细节处融入现代元素,既和谐又独具特色。
据了解,除村中美食商铺的改造外,目前已有60多间农房完成风貌提升。同时,村里也正借助“商改工”项目打造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并计划在祠堂附近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推动“五大行动”走深走实。
沙溪村:
闲置侨房“蝶变”小公园
沙溪镇沙溪村下泽村,是一个海外侨胞比本村户籍人口还多的“华侨之乡”,侨胞们心系家乡建设,出钱出力助力家乡发展的佳话,一直在村内广为流传。
村内有一条宽阔的村道,是连接村庄内外的重要通道。据了解,为了改善村内道路通行的窘况,1986年,旅美华侨余沛江先生将坐落于此路口的祖屋捐给了村里,用于拓宽道路。2024年7月,余沛江先生的遗孀张艳芬女士又专程从夏威夷回国,将另一间祖屋捐给村里改建村史馆,成为侨胞心系桑梓的又一生动写照。
自“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更多的“余先生”接过了描绘家乡蓝图的画笔,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近期,一座由侨房改造而成的小公园,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内草木葱葱,花香四溢。公园的石墙上,捐房者和捐资者的名字被镌刻其上,成为永恒的纪念。
据介绍,目前沙溪村下泽村已成功改造多处闲置农房,不仅提升了村庄整体风貌,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濠涌村:
桥下空间爆改为健身公园
从地理位置来看,濠涌村大同小组片区,位于中阳高速桥的下方,自高速公路开通以来,桥下约7000平方米的空间一直闲置。
2024年底,濠涌村大同小组经与相关单位充分沟通同意后,大刀阔斧地对桥下空间进行改造,通过平整土地、清理杂物、铺种草皮、种植绿植、裸土覆盖绿网等措施,推动桥下空间从“杂乱无序”向“美化绿化”转变。改造后的桥下空间焕然一新,成为一处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健身体育公园。公园内共设置三个篮球场,同时设置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设施区域、公益宣传等综合性场地。
濠涌村将中阳高速桥下的空间建设成为健身场所。
濠涌村的桥下空间“变形记”,是沙溪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生动缩影,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也展示了沙溪镇在相关工作中的创新思维。随着“百日攻坚”行动的深入推进,濠涌村的成功经验正被更多村庄借鉴,形成示范效应,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