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市慈善总会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总结成绩,部署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监事会审计情况报告,增补了理事会成员,并选举产生新会长。此外,会议还表彰了获得2012年度“积善之家”称号的33户家庭,向近日捐赠100万元以上的单位、个人回赠纪念牌匾。经选举,市民政局局长郭丛枢当选为市慈善总会新任会长。
市慈善总会自2010年正式运作以来,依照市政府的要求,严格按章程开展活动,锐意创新,勇于开拓,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助学、助医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实实在在的工作。2012-2013年度,该会共收到慈善捐款1.14亿元,拨出善款1.79亿元,用于扶贫济困工作。
以项目吸引慈善捐款
过去一年,市慈善总会面向社会,慈善资金筹集呈现多元化,推出了一系列慈善项目吸引慈善捐款。如:“爱心接力行、慈善传万家”新春送温暖活动,永远荣誉会长马建军连续三年共捐出人民币329万元,对全市1万多户低保低收入等特困家庭送上粮油食品;今年初推出“暖冬行动”,为全市8个经济欠发达镇区近3000户困难家庭及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送上粮油等慰问品。接下来一年,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筹款形式,不断开发新的慈善项目,积极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筹款形式,以项目吸引社会募捐。
公开透明做慈善
市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实行每年审计制度,并建立中山市慈善总会网站(http://www.zsscs.cn)公开捐赠信息,把收支使用放在阳光下,使捐赠者乐意将善款捐到我会。2012-2013年度,本会共收到慈善捐款1.14亿元。此外,该会还与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商报》合作,在自己捐赠账户下分别建立了“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和“《中山商报》爱心帮扶基金”专款科目,接受听众、读者的爱心捐赠。
与香港侨商会建立关爱基金
慈善基金挂靠业务是市慈善总会为爱心企业、个人定制的慈善项目。该会的单位会员或个人会员,均可根据其意愿建立冠名专项慈善基金或定向捐赠资金挂靠慈善总会,设立单独财务科目,专款专用。到目前为止,已建立“完美博爱慈善基金”、“骏建博爱慈善基金”、“助残基金”、“侨爱基金”等冠名基金。基金总额达3500多万元。今年,市慈善总会还把慈善业务拓展到香港,与香港中山侨商会建立了以250万元人民币为基数的“关爱基金”,第一批支出善款45万元,专门用于帮扶中山市24个镇区200多户特困家庭。
不遗余力扶贫济困
一年来,市慈善总会为 11 名贫困家庭18周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费进行了手术治疗;拨出善款专门用于困难家庭白内障手术患者在享受医疗保险及各种补贴后提供资金补贴,到目前为止,已为13人发放补贴金13,000元;关爱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等,慰问孤寡老人120多人次,慰问特困家庭207户;办理临时救助近450宗,发放救助款97万多元,资助400多户因病或突发事件致贫家庭;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今年扶贫日期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075万元;参加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震灾工作,募集捐款约1577万元,用于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项目。
杨文龙:把慈善家聚集在慈善的旗帜之下
杨文龙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市慈善总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新当选的中山市慈善总会会长郭丛枢同志表示祝贺,并希望各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体会员继续支持新会长的工作。杨市长对中山慈善事业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和希望,建言需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合力”,加大募集善款的力度,不断壮大慈善资金“实力”,狠抓慈善项目建设,赋予慈善事业以“活力”,加大宣传力度,展现慈善“魅力”,真正把乐于施舍的慈善家聚集在慈善的旗帜之下,为中山慈善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33户家庭获评“积善之家”
会上,市慈善总会公布了2012年度“积善之家”评选结果,来自全市33户家庭获得此称号。
据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帮扶弱势群体的慈善活动,传承中山人博爱慈善文化,营造关爱互助、文明和美的社会环境,我市从2011年起,市文明委、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联合正式开始进行“积善之家”的评选活动。评选对象为长期自愿无偿照顾困难、弱势群体,致力于积极推广慈善理念的中山市常住居民(中山市户籍居民或取得中山市居住证、暂住证的常住人口)家庭。2012年度的积善之家评选表彰活动,从今年2月起开展,参评对象不再限于中山市户籍居民,凡取得中山市居住证、暂住证的常住人口均可参评。评选委员会4月份已确定了33户家庭为入围名单,并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最后,经各镇区推荐、单位推荐、媒体公示、集体评议等程序后,决定授予范晓莉等33户家庭为中山市2012年度“积善之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