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单位 >> 正文
东区街道:“六个一”书写文明答卷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文明中山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会上,东区街道被正式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作为中心城区,东区街道以“六个一”书写文明答卷,播下的那颗文明“种子”已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一套机制

全民共建从“政府主导”到“人人都是文明主角” 


谈及东区街道与文明的双向奔赴,且将时针拨回至2021年5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人民是文明创建的主角,人民也是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的主体,文明的高度最终要落脚于为人民服务、促城市发展。”


“政府来主导、市民唱主角”是东区街道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东区街道构建起完善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一把手精心调度,各级分管领导各司其职,社工和志愿者共同发力,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骨干队伍。 每年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为激发市民参与热情,东区街道积极搭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平台,每年组织超300场文明主题活动,涵盖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多个领域,同时利用上百处宣传阵地开展公益宣传,让市民便于、乐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域联动,用“角角落落的文明”,营造“时时刻刻的幸福”,擦亮了文明城市金字名片,城市面貌与市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2021年获评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截至目前街道上下荣获省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荣誉29项。


微信图片_20250527102139.jpg


一代新人

立德树人 把文明种进下一代心田

 

“你们要争做新时代香山好少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2024年6月13日,“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活动走进东区街道远洋学校,来自文化、教育、国防等领域的宣讲员们,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为在场超800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师生身边。


培育时代新人是东区街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东区街道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通过“宣”讲四史、“唱”红色歌曲、“舞”革命经典、“绘”书画作品、“诵”壮美诗篇、“写”身边典型、“讲”中国精神、“摄”党旗合照、“录”快闪视频等丰富形式,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建党百年时,2万多名学生参与9大主题教育,先后创成全国文明校园2所、市级文明校园12所,上百名优秀学子获评全国、省市精神文明建设有关荣誉称号。


在竹苑小学,亲子义工经常组织环境清洁活动;松苑中学学子们则到社区开展文明餐桌宣传,走进餐厅倡导“光盘行动”,在一场场宣讲活动和志愿服务中,文明的种子被传递与根植在下一代的心中。


微信图片_20250527102551.jpg


一种温度

和美家园 老小区里的文明焕新 


“我喜欢住在花苑社区,因为这里有一群特别好的邻居。”来自湖南的刘阿姨说出了很多新老东区人的心声,东区街道坚持以社区、小区、家庭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单位,大力实施和谐邻里工程,带领居民参与到共同建设社区的队伍当中来,让一个个文明和谐的“小家”,汇聚成为“大家”。


好邻居刘少欢家住竹苑社区二楼,本来可以选择不安装电梯,但她二话不说,积极支持旧楼加装电梯改造,方便街坊邻里出行。她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转换角色位置,这是利民大事,一定要支持。”


好邻居王孔江人称“江叔”,退休后担任了花苑社区的志愿“管家”,大楼的下水道堵塞,多年来无人管,江叔向社区反映,很快得到解决;有住户在五六楼间安装了一扇铁门,影响了其他住户上下楼,江叔在铁门边贴了张温馨提示,铁门就再也没有锁了。


在东区街道,这样的“好邻居”还有很多,东区街道大力推进文明家庭、美丽家庭建设,妇联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建多支特色巾帼志愿服务队,建立“邻里议事厅”“文明楼栋长”机制化解社区治理难题。得益于妇女儿童保护保障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文明新风的引领,东区街道涌现出一大批好家庭、好家风故事,2020年吴永光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五年间东区街道46个家庭获得市级“最美家庭”称号。


微信图片_20250527102904.jpg


 一方阵地

文明实践 “15分钟生活圈”里的精神地标


“各位居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条例在我心 文明伴我行——《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宣传活动......”


5月的一天与往常一样,东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正在主持一场文明实践活动。自2020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展960余场这样的活动,东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在近些年成长为东区街道乃至中山主城区的文明新地标。


东区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再次焕新,首次尝试将文明实践标识、公益广告与文明实践地图相结合,以手绘形式制作出东区街道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地图,并在户外向广大居民群众展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的魅力。


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都在展示全新的气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在享受文化惠民的同时,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花苑实践站,上百名社区志愿管家常齐聚于此,停车位如何改造,电梯怎样加装,一件件民生实事在这里付诸实施;集村史馆、人文历史展览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库充实践站成为新的文化打卡地,给百年古村增添了一抹文明新彩;在沙岗墟实践站移动军旅展览馆中,博爱拥军志愿者用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带领着同学们回顾那段伟大峥嵘的岁月......


如今,东区街道拥有21个文明实践阵地:1个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文明实践站,6个文明实践驿站,3个文明实践小屋,每年开展超5000场活动,惠及超10万人次,已成为东区街道“15分钟生活圈”里的文明地标。


微信图片_20250527103340.jpg


一城微光

榜样引领 7.6万颗星星点亮城市


“您好,请遵守交通规则。”“您好,请不要随手扔垃圾。”“您好,请将电动车停在停放区内。”


一口略带口音的“广普”,藏着对城市最热切的期待。在东区街道,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一件件“红马甲”渐渐蔓延成整座城市的爱心接力。
他们中有的是退伍老兵,比如“中国好人”李克,30多年来自发祭拜牺牲战友,关爱烈士遗属,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抗震救灾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6万小时。


有的是归国华侨,比如“广东好人”梁杰康,一把剪刀、一叠红纸,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剪纸艺术,开设公益课程逾800场,先后孵化培育青年剪纸社团“剪艺社”、亲子剪纸服务队等多个公益社团,服务居民群众累计2万余人次。


有的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比如“广东好人”冯银娇,因为在多年照顾、教育听残女儿的日子中经常被身边人帮助,使她也走上了一条倾心助人的志愿服务之路,20多年来积极投身残疾人帮扶工作,成立了中山市特殊学校家委会互助金,多年来筹集物资及善款130多万元。


当志愿者从个体走向城市群像,当凡人善举变成道德标杆,择善而从便成了东区街道的价值取向。1393支志愿队伍共7.6万名志愿者协力完成了8.4万次服务活动,奉献了331万小时服务时数,他们之中先后涌现了全国、省、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38人,东区街道“红马甲”取得不凡成绩。


微信图片_20250527103744.jpg


一道风景

幸福底色 打造文明城市风景线 


“桥底的这些画好漂亮,让一面面普通的墙变得更加亮丽,孩子们都喜欢看。”近日,家住桥岗社区东苑南路的居民发现,道路两旁变了样,走在东区街道的大街小巷,你可能已经发现,围墙已悄悄换上了漂亮的新装,这些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墙绘贴画,不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起来,也让这些作品成为展现文明好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走进三溪、库充、白沙湾、新安等地的小巷,群众门前的闲置空地养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植,打造整齐划一的小菜园,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如珍珠般遍布东区街道的“四小园”,是东区街道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缩影。


一墙一风景,一园一文明。在东区街道,精神文明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百千万工程”、城市更新、河涌改造、教育服务等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之于东区街道,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也是一场通向幸福的接力赛。


文明是家门口建好的“四小园”,是精心打造的“15分钟生活圈”,是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和谐有爱的邻里关系,是热情周到的窗口服务,是车让人的秩序井然,是随处可见的微笑和礼让......


微信图片_20250527104101.jpg


这是东区街道与文明双向奔赴的故事,期待这故事未来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