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我市聘请艺术顾问至今,我市文化艺术顾问会议已走过了10个年头。在2007年市文化艺术顾问会议即将召开的前夕,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接受了记者采访。 1995年,我市文艺创作成绩在全省排倒数第二。自从聘请艺术顾问,召开全市艺术顾问会议后,我市文艺创作成绩立竿见影:当年,在省里综合评分中,我市即由倒数第二名上升到13名。然后,第九位、第七位,之后就一直保持在前五名,其中有两年,我市艺术创作在全省排第二名。郑集思感触地说,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我市是个小市,地域面积和人口基数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从倒数第二到第二,这个过程中,凝聚了顾问们太多的心血。 经过顾问们多年的指导,我市群众艺术水平明显提高。但在文化市场的管理、文化产业、博物馆图书馆的发展等方面,艺术顾问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那怎样才能站得更高,去发展全市文化事业呢?得艺术顾问会议的启示,2001年,我市决定聘请文化顾问。 郑集思告诉记者,当时聘请文化顾问,重要一点就是请顾问们为我市整个文化发展的定位、文化事业跟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等方面提出预见性意见。于是,在顾问们的指导下,《中山文化产业的分析报告》出台,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状态,明确了我市在发展文化产业存在哪些优势、未来的努力方向。在我市建设特色博物馆方面,顾问们积极为我市出谋划策,丰富思路,纂写提纲等。 郑集思感言,我市文化人才有限,聘请顾问就是要弥补人才的不足,达到“借脑”发展的目的。同时,顾问们每人都是很好的宣传员,他们在了解到我市情况后,就会帮我市宣传、推广,并把获得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带到我市,起到很好的联络作用。可以说,文化艺术顾问是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智库”、宣传者和联络者,让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建设少走很多弯路。经过多年实践,我市做法已经引起周边城市的注意,东莞等城市也纷纷仿效我市做法。 郑集思透露,博物馆群、文化消费节、发展电子游戏机产业、农村文化建设、中山图书馆总馆制等是今年文化艺术顾问会议的要点,为了让顾问们充分了解,我市已提前一个半月将相关资料邮寄到每一个顾问手中。 |
记者 赵伟 实习生 谢芸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