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中山艺术家肖伟:壁画艺术梦游者
作者: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09-10-12
肖伟:壁画艺术梦游者
︽深夜·我们怀念远方︾︵壁画肖伟︶
肖伟

□周末特写
    从工笔画,到油画,再到壁画,肖伟就像一位在艺术之梦中的游吟诗人。为了梦想,两度重返校园,朝着心中的艺术圣殿匍匐前进。
    近日,肖伟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艺术硕士班第一名的毕业创作 《深夜·我们怀念远方》入选五年一届、美术界最高级别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深夜两点,那棵树顽固地站在中间,一动不动。昏黄的灯光下,思绪的野马独自徘徊在空旷的大街上。城市渐渐入睡。儿童乐园的旋转木马在孤独地转动。小时候的我趴在木马上睡着了……”它以梦幻般的笔调引领我们走进都市人的淡淡忧伤中,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肖伟。


    ■十六岁时“跳级”上大学
    肖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因为父母皆忙,他常常拿着母亲给的粉笔自得其乐,蹲在家门前走廊的水泥地上画动画片和小人书中的各种形象:岳飞、赵云、孙悟空、阿童木、骏马、兵器……满满的一地。太阳把他晒得黝黑,还长出了很多痱子,但他乐在其中。
    报考高中时,肖伟让父亲期望落空,他没有报考已经上线的重点中学,而是固执地选择了那个时候一般人都不太愿意自己的子女去就读的职业中学美术班。高一那年,他让母亲在街道办事处给他开了一个待业青年的假证明,去长沙报名参加了大学的美术专业招生考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是“试一试”的他竟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那一年,他十六岁。
    大学毕业时,肖伟的成绩已从原来的中等一跃至全年级60位同学中的前三名。他的毕业创作——工笔画《神圣的呼唤》在湖南省美术展览上获得了铜奖。当时全系有20多件师生作品参加了展览,他是唯一的获奖者。
    20岁这一年,肖伟来到中山一所中学做教师。除了给学生上美术课,他还带了几个美术考生,有的只比他小两、三岁。四年的勤恳教学初现成果,他被邀请至全校教师大会上作教学经验汇报, 辅导的几个学生也陆续考上高等美术院校。
    人生的轨迹或许就可以这么走下去,但肖伟觉得自己离心中的艺术殿堂仍有距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安分的我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到广州美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深造。”他在《我的故事》中这样写道。

    ■为了理想再度重回校园
    广美进修毕业时,肖伟的工笔画《微茫》获得全级最高分,后在广东省美展中获奖。但学成归来的他不得不面对工作的从零开始。为了生存,他做过平面设计师、广告部经理,但发现自己的艺术个性跟私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业气氛格格不入。眼见绘画创作也因忙碌的工作而停顿下来,苦闷在他心中如野草般滋长。
    1998年初,肖伟进入了市群众艺术馆,主要负责美术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接下来的五年是其创作的丰收期,他每年都有作品参加省美展或全国美展。工笔画《秋雨初歇》与油画《暝·飞跃黄昏》分别入选1999年 “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和2001年的“首届中国油画大展”铜奖。
    2003年,肖伟被推选为中山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同年,中山第一座美术馆在岐江公园诞生,他被任命为负责人。然而,三年后,肖伟从中山美术界“消失”了。原来他又去了北京学习,但这次,他学的不是已经得心应手的工笔画或油画,而是从未尝试过的壁画。
    肖伟说,他与壁画结缘于2005年。因参与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装饰艺术品征集工作,他接触到大批壁画、浮雕的工程,壁画的大尺度和丰富的内容给他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架上绘画的受众面有限,壁画却得以在公众场所长时间地展示,可以对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7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首届艺术硕士研究生班。
    “走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校道上,真有恍然如梦的感觉。这是二十年前我心中的最高艺术殿堂,如今竟然真切地感受着。将要在这里学习、生活和追求理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对于三十多岁的我来说,韶光无限,却不会永远属于我。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肖伟说。

    ■欲以孙中山形象创作壁画
    肖伟说,过去画画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对国画、油画、平面、立体、写实、装饰等各种风格手法都有所涉猎,接触了壁画之后,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杂乱”的背景似乎都是为创作壁画准备的。因为壁画本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正要求创作者了解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以及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艺,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建筑环境要求进行应变处理。
    刚进壁画系不久,他便幸运地被导师唐晖副教授选作助手,参与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大型壁画《成吉思汗》制作过程,该画共有400平方米,是受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委托创作的,以壁画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制作结束时,他又被派去内蒙古成吉思汗陵监督现场装修情况。后来,他又在王颖生老师的指导下,与本科生董卓合作,和老师共同完成了北京地铁四号线宣武门站的壁画设计。这幅近180平方米、以搪瓷钢板蚀刻的大壁画将于今年年底上墙。
    在中国壁画学习的最高殿堂——中央美术学院,肖伟在课堂与实践中如海绵般汲取着各种知识。浏览他在美院三年的一些照片,我们发现,原先那个体型敦厚的肖伟竟一点点瘦削下来。在绘制毕业创作的五个多月里,梦想与苦恼、激动和惆怅在肖伟的心中交战,我们难以知晓,他究竟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那幅饱蘸画家心血的毕业创作《深夜·我们怀念远方》似乎也是他的情感倾诉。
    “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特别是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和意象造型的特点运用到当代壁画创作中去,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端庄优雅的气派,通过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直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幅画中,他做出了将超现实主义手法与传统工笔重彩画相结合的尝试,以梦幻般的叙述串起记忆的碎片,勾勒出现代都市人的情感故事,引领人们回首前尘往事,品味逝去的悲欢离合。
    如今,肖伟回到他 “思念的远方”——中山,迎接他的将是一个新的未来。他告诉记者,他将在市群艺馆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我正在考虑如何围绕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创作一幅历史题材的壁画。”
    在这里,他的壁画之梦刚刚开始。

 
 
记者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