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60年:中山颂歌”征文比赛结果揭晓
作者: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09-10-19
“60年:中山颂歌”全国征文比赛揭晓
38篇作品获专家好评

     由市委宣传部、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60年:中山颂歌”全国征文大赛已落下帷幕,本次征文共收到省内外作者参赛稿件200多篇(首),阿树的《大城小事》等38篇(首)作品获得专家好评。
    据了解,参加本次比赛的全国征文分为散文组、诗歌组和报告文学组。散文一等奖殊荣被阿树的《大城小事》夺得,诗歌一等奖由罗筱的 《中山大道》摘取,报告文学的一等奖为金世彬的《迎难而上!“中山智造”做上了“中国指甲钳大王”》。
    据介绍,本次征文活动,市委宣传部特聘省作协副主席廖琪、温远辉以及原省作协副主席李钟声担任终评评委。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将陆续在《中山日报》“香山”版刊发,优秀作品将结集出版。

 

 

【获奖作品选登】

大城小事
    (一)甜玉米飘香
    2008年,五月。中山兴中道。微风吹拂。
    一阵甜玉米的清香随着风传来,一位妇女推着一辆卖甜玉米的三轮车,在沿街叫卖。
    新近,人们赶着尝鲜似的,对这飘香的甜玉米也挺感兴趣,所以生意不错。整锅的甜玉米卖得就剩下一只了,那是她特意留下的。她把锅盖上,擦擦脸上的汗水,拍拍身上的烟尘,推着车子向学校方向走去——她要去接女儿。
    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女孩出了校门,蹦蹦跳跳来到她身旁:“妈妈,今天老师奖了我三朵小红花!”
    “还是我的乖女儿棒!走,妈今天带你去吃肯……,那什么鸡来着?”
    “妈,那叫肯德鸡,嘻嘻。”
    “对对对,用嘴啃的,是叫‘啃的鸡’。”
    “妈,肯德鸡挺贵的,我还是不吃了。”小女孩摇着头,头上的小辫也跟着晃了晃。
    “你今天拿了小红花,多高兴的事啊,走,上来吧!”说罢,她把女儿一把抱上了三轮车:“坐稳,走了!吃‘啃的鸡’去!”
    母女俩来到假日广场肯德鸡店门口。人真多。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新闻。四川地震了。一群穿着雪白T恤衫的志愿者忙碌着。
    “妈,那边的穿着雪白T恤衫的哥哥姐姐干嘛呢?”
    “他们在为汶川地震灾区做募捐呢。”
    “妈,我还是不吃肯德鸡了。”
    “为什么?”
    “我们把买肯德鸡的钱捐给地震灾区好不好?”
    “你真的不馋了?”其实,她知道女儿老早就想吃这个‘啃的鸡’了,上次还闹呢。
    “不馋,真的。”孩子抿了抿嘴。
    “那妈妈想吃啊!”她故意考验一下女儿。她正抬头看大屏幕上放的新闻,正放着一幅幅让人心痛的画面,今天她在学校一定听老师讲了地震灾区的事……。
    “那……就给你买一支鸡翼吧,我不吃了。”孩子看了看妈妈,咽了咽口水。
    “哈哈,你不馋嘴,妈也不馋了!”
    她们向那穿着雪白T恤衫的志愿者们走去,把一份小小的心意投进去……
    “听听,你肚子咕咕叫了,看,我还留了个什么给你?”不知何时准备好的甜玉米,她递给了女儿。
    “哈,妈妈真好!我最喜欢的甜玉米!”孩子接过玉米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望着脸上沾着玉米屑的女儿,她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她凑近了小女孩的脸,甜甜地亲了一口。
    哦,甜玉米飘着清香……
    (二)菜市场里的笛声
    我到东区工作后,在这边住下,所以经常去库充菜市场买菜。这市场的菜不错,多,鲜,不贵。
    我记得第一次到库充菜市场买菜,卖菜和买菜的人都挺多,市场很热闹,讨价还价,各种声音都有。我还听到了笛声。
    笛声?是的。
    有人在市场吹笛。笛声不远,从卖蔬菜的区域传来,时有时无,若隐若现,但听着很有韵感。嗬,吹笛的人是谁呢?
    我的脚步循着笛子的声韵而去。
    在一个卖西红柿和青瓜的摊档不远处,我停住了脚。吹笛人是那摊档的主人——一个上了些年纪的阿姨,她短黑的头发中间杂些银丝,面容祥和。这时正有人在档口买瓜,称完,收钱,找钱,忙碌了一阵,闲下来了,她持一只素色竹笛,横在唇边悠然自若地吹了起来。
    一阵悦耳的声音随之传出,是《一剪梅》,一首很久没听到的曲子,声调和谐,滑音,颤音动人。她吹得很投入,笛身上的手指如几个小精灵在活泼地跃动,似乎有点物我两忘,但又不像——有人来买菜,她的笛声会嘎然而止!
    “老板娘,这青瓜怎么卖?”
    “一块五,早上进的,水灵灵的,新鲜!”
    呵呵,吹笛和做生意两不误,这是不是另外一种境界?
    我也乘着间缝走过去,称了两根大的,一斤余。我一边付钱一边搭讪:“刚才听您吹笛子了,好听。”
    “吹着玩而已。小伙子你也喜欢笛子?”
    “平时有空也吹着玩,喜欢。”
    “那就好。我年轻时……”这时,一位白领女士过来买西红柿。又来几个人……
    “您忙,我要回家做饭了……”阿姨今天生意不错,我先告辞了。
    之后买菜,总会听到那阿姨的笛声,我时常光顾她的菜档,和她聊几句。她笑容可掬,很和善。有次她竟笑问我有对象没有,要给我介绍对象什么的,……呵呵,她是个热心的人。
    买菜的人们在物色自己喜欢的菜,菜老板们在招呼着各自的生意,他们习惯了这笛声。遂想起一句话: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这市场里的笛声是不是也算一种有趣的菜?
    (三)憨憨的笑
    天色暮,华灯初上。
    我乘坐006路公交车回家。在一个巴士站上来一位携着一个小女孩的外国妇人,她有点慌忙地投币后,抱着孩子在我前方相隔稍远的一个车位坐下,琥珀似的眼睛带着异国色彩,像是一个东南亚人。
    车开了不一会儿,那妇人的眼睛不时焦急地看看车窗外。她向身边一位阿婆问询什么,讲的不知是哪国语言。
    那阿婆一脸莫名之后,呵呵笑着说我老人家听不明白你讲什么。
    她情急之下开始连比带划地向旁边的几个人问询,她比划得很投入,却无济于事,可能是正巧旁边的那几位都听不懂。她显得有些急了,眼睛里除了焦急又多了一分无奈。怀里的小女孩紧紧地拽着母亲的手指,噘着嘴,用大大的眼睛看着巴士内的人们。
    6路车是无人售票巴士,她一定是在问下车地点,我离她有些远,想过去帮她,可现在人多车挤,我要不要挤过去帮帮她?正思量着,这时,我前座一个胖胖的老伯站了起来,他向拥挤的人们借了借道,挤到了那外国妇人跟前。
    我心想:这老伯反应比我快一步啊!他还会外语?
    没想到,老伯也不会外语——他做了一个打手机的手势,外国妇人立刻领会了,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说了几句后把手机递给了老伯,他接过听着对方说着,边点头:“嗯,得,我帮提醒你 外国朋友长江路口下车,明。”
    他说着中山口音的粤语,嗓门儿挺大——隔几个座位都能听到。
    老伯挂了手机后,向司机招呼在长江路口提醒外国妇人,司机点头了。妇人接过手机时,一脸的感激,如释重负地笑着说:“Thankyou!Thankyou!”
    “嗯……No Thank you!NoThank you!”阿伯脸上是憨憨的笑。
    这一句很强的中式英语让我扑哧一笑,外国母女和车上好几个人也扑哧一笑。不过,这笑容映着这城市的夜景,很美。
    现代的高楼,典雅的旧居,可爱的人们;洁净的街道,车水马龙,绿树成荫,花儿常年次第开放……这是伟人的故里——中山。这里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和谐,充满着活力,人们在这里快乐地工作着,生活着。
    来到这座城三年了,之前漂泊了不少的城市,想想,这是一座我喜欢的城。
    白 云自由地飘着,天空是湛蓝的,天空下是一座美丽的城,叫中山。

 
 
作者:◎ 阿树(中山)
 
 
 
 
 
报告文学一等奖
“中山智造”做上了“中国指甲钳大王”

    一条旧消息让他心头一亮,继而带着股骨头坏死的身躯考察全球市场。
    没有做过指甲钳行业,却定出了“要生产国内最好并赶超国际品牌”的目标。
    身体是挑战,技术是挑战, 市场是挑战……
    他不等、不退、不让,硬是迎难而上——
    敢为天下先,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在伟人故里中山——一瘸一拐的他,用行动、用智慧,把小小指甲钳搬到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改写中国指甲钳行业标准,创造中国指甲钳行业第一品牌,在指甲钳这个小产品行业里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他,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名牌)指甲钳贴牌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美甲用品生产基地。
    他,被哈佛商学院访问教授、世界隐形冠军企业研究专家赫尔曼·西蒙推崇,成为中国“隐形冠军”理论的实践者、代言人。
    他,就是中山“非常小器”的老板——梁伯强。

     ■以拓荒者的身份把握机遇:
    旧消息让他心头一亮,坚忍不拔的他带病走天下
    梁伯强,一个把“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挂在嘴边的人,1962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十六岁便独身在广州、澳门、香港“闯世界”。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春风吹开祖国南大门,已练就很强市场本领的梁伯强便在家乡——中山小榄镇办起了小工艺厂,从制作人造首饰起家,把小家业一步步做大。
    1998年5月的一天,劳累了大半天的梁伯强吃过午饭后靠在沙发上休息,顺手从茶几的下层抽出一张旧报纸,一篇《话说指甲钳》的豆腐块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说:“最近,朱镕基总理在接见全国轻工集体企业代表时说: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子,我没用过一个好用的指甲钳子,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子,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梁伯强的心瞬间一亮,他连连把文章读了数遍,“朱镕基总理以小小指甲钳为例,要求轻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这句话更是把他震得心潮澎湃。
    梁伯强的倦意顿消,他当即找来几位老友,几个人围着那张报纸,兴致勃勃地讨论了一个下午。很快,大家就达成共识:国务院总理每天思虑的是国家大事,小小指甲钳能在总理心中占一席地位,可见这绝非小事,这里面有市场的空白点,更有市场的发展机遇。“题目是朱总理出的,咱们干,就要干出个名堂,争取有朝一日给总理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梁伯强最后拍板。
    梁伯强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但也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人。在步入新产品之前,他首先给自己出了两道题:一是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二是国内外同行的生产技术水平如何。偏偏在这个时候,梁伯强的股骨头坏死,朋友好心相劝:“身体是本钱,还是先治病吧。”梁伯强表示谢意之后,陈述自己的观点:“市场即机遇,有时慢别人一拍,等待我们的就不再是黄金而是石头。”于是,梁伯强带着药包开始了市场考证的“万里长征”。
    最让梁伯强难忘的是:一次深夜在下榻处,他随身所带的药物已服完,而左腿突然加剧了疼痛,他彻夜难眠,疼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苦苦熬了一夜的梁伯强,从此就“聪明”了许多:必早早买上新药备用。
    就这样,梁伯强拖着病腿,带着疼痛,以拓荒者的身份历时半年,走遍国内30多家指甲钳生产企业,并充当大买家深入亚洲及欧美一些著名的指甲钳生产厂家。梁伯强付出了艰辛和血汗,也收获了让一个拳拳赤子心痛的信息: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的指甲钳,其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韩国的指甲钳定位在大众消费,不仅成为亚洲市场的霸主,而且控制了百分之四十的国际市场。而国内指甲钳生产厂家由于负担沉重,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渐失竞争力,代之而起的是一大批民营小企业,设备落后,质量无法保障,生产的产品也大都是一些地摊货。
    为此,在明白了市场后的梁伯强清醒地为自己定下目标:赶、超韩国产品,争创国内品牌,生产国内最好并能占领一席国际市场的产品。
    ■以实干者的身份冲刺梦想:
    不懈努力终有回报,小小指甲钳赢得总理微笑
    梁伯强是一个善于推着机遇之轮子转动的人。
    1998年初冬的一天,梁伯强刚好考察了韩国市场,还在汉城机场的候机室里,他便拨通了广州市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一位领导的电话。梁伯强要请这位领导帮忙物色一位研究指甲钳的专家。数小时后,梁伯强便在广州和原广州指甲钳厂技术副厂长李国雄会面了。梁伯强简要介绍了自己耳闻目睹的指甲钳行业现状,然后直入主题:“我们必须为民族工业好好干一番了,听说李厂长是生产指甲钳的第二代传人, 我们想请你去中山……”李国雄深深被梁伯强的民族赤子心感染,三天后欣然来到了中山小榄。接着,梁伯强又邀请了刀剪专家、军工企业质量体系专家、计算机专家。有了一流的人才,还必须得有一流的运作环境。于是,梁伯强立马筹资盖厂房,购设备,建设计室、检验室……
    1999年4月,梁伯强大胆地把刚投产不久的指甲钳送到北京国际礼品展示会上。设计新颖的产品甫一亮相,就引来客商们的关注。可内在质量则需要主管部门和权威检测机构说了算。于是,梁伯强找到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协会领导为梁伯强的胆识和勇气高兴:“你们干了一件好事情、大事情,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帮到底。”在他们的安排下,“中山智造”的指甲钳被送到国家日用五金制品监督检测中心,与韩国知名品牌做对比试验。在检测中,“中山智造”四项占优、两项败韩。梁伯强立即飞回中山,组织力量猛攻薄弱环节。那些日子,淬火次数、回火时间、渗碳层深度等数不清的专业术语就成了梁伯强主持会议的主旋律。时隔不久,一批脱胎换骨的高品质指甲钳便脱颖而出。再次送检,结果令人欣慰,“中山智造”的指甲钳产品外观造型超过韩国知名品牌,性能指标全部超过国家标准,达到或超过韩国知名品牌。6月14日,梁伯强接到国家日用五金制品监督检验中心有史以来开具出的第一张“指甲钳质量检测合格证书”。
    1999年国庆前夕,“中山智造”的指甲钳与国内众多名优产品一起,走进北京展览馆参加“建国50周年成就展”。9月20 日晚,朱镕基总理参观成就展来到轻工业展区,国家轻工业局陈士能局长把“中山智造”的“非常小器——圣雅伦”修甲套装送到朱总理手中,并汇报说:“我国的指甲钳质量现在可以和韩国名牌产品相比了,您给轻工企业提出的任务,我们正努力完成。”朱总理打开盒子,10 件修甲美容器具件件精美,品质不凡……朱总理由衷地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记者按下快门。当梁伯强见到这张珍贵的照片时,他轻轻吐了一口气:“我们终于向朱总理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以创新者的身份搏击市场:
    精耕细做跃上民族大舞台,小产品做到NO.1
    小产品也要精做,细做,深做。而且要以名牌的路子来做。这是梁伯强的策略。
    1999年12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这里为“中山智造”的“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举行新闻发布会。小小指甲钳也进人民大会堂?这未免让人惊讶!而这,确是事实。时任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锐成亲自到会祝贺。中央30家大型权威媒体对 “中山智造”的指甲钳予以了全面、深入的报道。
    2000年3月15日,新千年第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梁伯强组织员工销毁了285万多个符合国家标准却达不到 “非常小器”标准的产品。7月28日,国家轻工业局授权“非常小器”起草新国标《指甲钳》。把指甲钳当首饰做、当精品做!梁伯强带领企业更是精益求精地推出质量更高、花色品种更多的产品。
    2001年2月,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日子,虽然祖国首都北京乍暖还寒,但梁伯强和所有 “非常小器”人又感受到了新绿。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根据2000年指甲钳行业各企业产品的销售、品牌形象、消费者认知程度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后,授予 “中山智造”的 “非常小器——圣雅伦”为“2000年中国指甲钳行业第一品牌”。
    梁伯强没有松懈,他继续把“非常小器”领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导入文化营销理念,整合文化资源,引导文化消费,开发高文化附加值的指甲钳。为此,“中山智造”的指甲钳节节赢得市场,并相继出口到美国、日本、东南亚及中东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非常小器”的故事被世界级管理大师、隐形冠军企业研究专家、哈佛商学院访问教授赫尔曼·西蒙作为“如何成为你所在的行业的NO.1”的经典案例,梁伯强也因此成为中国“隐形冠军”理论的实践者、代言人。
    至2008年,梁伯强已经拥有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名牌)指甲钳贴牌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美甲用品生产基地、中国指甲钳研发制造中心,将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来的“小不点”产品——指甲钳做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巨无霸”,年销售额超过三亿元。
    梁伯强希望将指甲钳打造成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一样的产品。
    梁伯强的目标是把“非常小器”做成世界第一指甲钳品牌。
    勇者无畏!迎难而上的梁伯强,我们为你祝福!
   

      作者:◎ 金世彬(中山)
 
 
 
 
诗歌一等奖
中山大道
   
    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从800年前的沧海桑田中酝酿
    在辛亥革命的号角里诞生
    从60年前的峥嵘岁月中崛起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繁荣
    以一个人名字命名的这条路
    他的根在翠亨
    如同生生不息的河流
    越过古老香山
    跨过浩淼伶仃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延伸
    从弯弯山径到泥泞之路
    从水泥油路到康庄大道
    一条路
    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是一条风情浓郁的大道
    有翠绿常青的五桂
    有秀色迷离的岐江
    有“菊花宴”的清香淡雅
    有“咸水谣”的古朴悠扬
    是醉龙和醒狮
    是鹤舞与飘色
    是水乡的幸福涟漪
    是大沙田的不老传说
    是《步步高》和《弯弯的月亮》
    是郑观应、王云五、苏曼殊、阮章竞的故里
    是80万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家乡
    这条引领潮流的中山大道
    高擎着火炬奔跑
    有美轮美奂的霓虹灯影
    有香飘四海的美食
    盛产牛仔裙、休闲服和中山装
    是游戏游艺演绎的缤纷世界
    是红木精心雕刻的美好时光
    中山大道
    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是他的表情
    从名冠一时的“广东四小虎”
    到建设“三个适宜”的排头兵
    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印
    以京珠的臂膀接通南北
    以大海的胸怀融汇西中
    他挥舞着有力的大手
    一端牵引着城市
    一头牵挂着乡村
    向着未来和美好飞奔
 
 作者:◎ 罗筱(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