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奋艺术精华回乡 |
中山美术馆将于3月27日举办“刘斯奋艺术综合展”
|
| ||||||
■刘斯奋,男,祖籍广东中山,1944年1月生。 1967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政协第八、第九届常务委员,第十届委员,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在小说创作、古典诗词、学术研究以及绘画、书法诸领域都深有造诣。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1997年获全国长篇小说最高奖-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 年获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被中国出版集团作为20 世纪经典性作品收入《中国文库》;文化论文《朝阳文化、巨人精神与盛世传统》获199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另出版著作 《蝠堂诗词抄》、《黄节诗选》、《苏曼殊诗笺注》、《陈寅恪晚年及其他》、《快活的蝙蝠》等。同时精研绘事,尤擅中国人物、山水画,曾出版《刘斯奋人物画选》、《刘斯奋画集》多种,并在广州、香港、深圳、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人物画作品《都市窗口》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水画作品《万岳朝宗》由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有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第二部《秋露危城》手稿(其余部分手稿收藏于北京中国文学馆);有全套《白门柳》的多个版本;有根据《白门柳》改编的电视剧、戏剧剧照;有刘斯奋因为要创作《白门柳》而对钱谦益、柳如是的生活历程进行考证,因此接触并深入研究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和其他著述,结果引发和大学者余英时就陈寅恪问题的一场著名的学术论战的学术文章;有刘斯奋创作法度严谨,书卷之气溢于方尺的书法作品,以及刘氏深植于经年学养与丰富阅历,添之天生悟性,遂能于传承古人之雅正品格,同时迭出新意,故独具一种可贵文化品格的近300件当代文人画作;还有陈永正等书法家所书的刘斯奋诗作。这次展览实为刘斯奋艺术成就的首次全面综合展示。
刘斯奋同志是广东文化界众所公认的一位才思卓越、文化功底丰厚、艺术造诣深湛的奇才与大家。 近二十多年来,斯奋同志先后担任过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务,分管全省文学艺术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政绩良多。与此同时,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小说创作、古典诗词、学术研究以及绘画、书法等众多领域,潜心钻研,耕耘不辍,成就斐然。他穷16年之功创作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白门柳》,荣获全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还发表过多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艺史论学术著作。他的书法创作法度严谨,笔意奇雄刚正,境界高逸,书卷气浓重。他的绘画根植于深厚的学养积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不傍前人,自出机杼,加上很高的艺术悟性,作品在继承传统文人画雅正品格的同时又新意迭出,传达出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斯奋同志的文化艺术成就在国内外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斯奋同志在文化艺术领域涉猎很广、建树颇多、成果丰硕。他之所以既能够在我省宣传文化战线的领导岗位上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又得以在诗、文、书、画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纵横驰骋,左右逢源,究其缘由,是他秉持中国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和讲求立德、立功、立言的文人情怀。他的多方面成就,体现了一位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在民族复兴大潮中的使命感。如果说,近一百多年来,面对落后积弱,不断挨打的惨痛现实,中国人曾经把根源追溯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一度加以强烈质疑甚至试图彻底否定的话,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随着民族进入全面复兴,自信力逐步回归,文化传统也受到重新审视,它作为民族生存的根基的作用正在日益彰显,并且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应该说,斯奋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始终自觉从事于历史思考和投身实践前沿,睿智、清醒而又坚定的人文知识分子。他在诗、文、书、画等文化艺术领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继承与创新,他的审美取向、他的自信、他的修为、他的所得、他的感悟,对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在纷繁的现实社会中安身立命,善学通变,无疑具有积极的探索与启迪意义。这也正是我们主办 《诗文书画——刘斯奋艺术综合展》的初衷。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