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5年坚持用诗歌记录家事,已经形成一本《家史日记》。"近日,74岁老读者姜科文表示,他将拿起笔写诗,重燃熄灭多年的诗歌情怀。
■ 以诗歌记录45年家史 求学、相亲、结婚、搬家、买房、亲人去世……家住富豪山庄的姜先生把生活中很多重大事件,都以古体诗的形式记录下来。 那是一本A4纸装订的本子,白纸已经泛黄,第一页上写着“家史日记”四字。“我祖上是山东人,族中出过秀才,加上父亲的影响,我的家族意识很强。” 记者看到,这本《家史日记》记录了他从1952年到1997年共计45年的“家史”。第一篇《上学》写于1952年农历八月十六,记录了其父在 “十五月圆十六亮”之日,“送我求学上永昌”之事。写到父亲 “如今家贫无资助,尴尬留费五角钱”和自己“自幼铭父肺腑言,至老好学不等闲”的决心。而“暴风加骤雨,速步曹刘沟;问君何所急,远道逑淑女”,显然是他1954年农历八月十日相亲时的情景。“家寒陪嫁无梳妆,激怒胡兄把婚挡;岳母令声雾云散,如期成婚天翁赞”,则描述了1956年7月16日与妻子结婚时的一个插曲。“别了父母和爱妻,背井离乡上西域”、“瀚海风尘美千里,四月喀什桃花香”,是1957年农历二月初十去新疆工作途中见闻。而1959年7月13日的日记《小燕子》中“夫人滚转只吟不言,急了桂英把我呼来;双铃马车送往医院,剧疼翌日出生‘小燕’”,写的是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情景。 “我并非天天都写诗,只是遇到人生大事才写。遗憾的是到1997年下半年以后,《家史日记》就断了篇。”姜伯告诉记者,当时13年前自己做了律师,事务繁忙,再后来儿子出了车祸,忙于照顾,一直到近些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社区业主委员会等事务上”。
■ 最正确的决定是搬来中山 “我去过很多城市,经历了很多事情,翻翻以前的日记才发现,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就是举家迁来中山。”姜伯说。 他写于1993年2月9 日的日记是一首小诗 《启迪》:“九二春邓翁南巡,华夏大地龙沸腾;九二秋姜氏穗行,决心乔迁上广东。”在小诗后面的注释中,他还回忆了当年调入中山工作的孩子“三三”如何飞到新疆喀什,向全家介绍广东沿海开放的情况,以及他和妻子、其他子女如何一起筹划迁居中山。注释末尾,他写道:“我仿佛看到了全家乔迁广东的构想即将变为现实,一夜兴奋不眠,信笔写了《启迪》,以示纪念”。 如今,姜伯和老伴儿细心照看着小外孙,空闲时间还热心张罗社区的公益事务,活得其乐融融。“我准备把断了13年的《家史日记》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