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馆,一些出自市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之手的画作,让人惊诧。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要数占据展览馆整个一层楼的70多幅油画作品,它们来自同一个主人之手——19岁的智障孩子谢建祥。无论是渐进的绿色、蓝色,抑或是色彩差异巨大的红和绿,黄和蓝,都在他的手中自由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没有冲突与不适,自然的构图中透露着另一个色彩世界的秘密。
昨日在中山美术馆举行的 “一样的心灵一样的世界——中山市特殊人群美术作品”展览上,一群特殊的孩子用画笔完成了他们与世界的对话,也让众人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美术天赋。
■只有绘画让他安静下来
19岁的谢建祥已经和父亲谢永权一样高,但在现场他仍然和小孩子一样害羞,躲在父亲身后喃喃自语或者和父亲做肢体上的嬉戏,面对记者和陌生人偶尔露出微笑,瞬间又转身走开。当你夸他画得好时,他开心地摆摆头。
父亲和母亲冯韶军都是小榄中学的老师,父亲告诉记者,谢建祥智力发育不良,从小就特别好动,有时整夜不睡觉。小学毕业后,因跟不上普通孩子的学习进度,谢建祥进入中山市一所特殊学校就读。想起孩子喜欢画画,谢永权把他送到和自己同一所中学教书的美术老师林放家里学习绘画,“就是想消磨他的精力,没想到他拿起画笔就停不下来了,在桌前一坐就是两三个钟头”。
■孩子的眼里只有色彩没有形象
在林放的眼中,谢建祥对色彩天生过敏,却对形象视而不见,“比如我们组织孩子们对着菊花写生,其他孩子一笔一画画菊花,他的笔下就只有菊花的色彩,连菊花细微之处的浅黄深黄浅绿变化也都掌握得十分精准。”对色彩的宣泄,林放说这很符合现代派画风的特色。而中山美术馆馆长刘春潮也表示,小祥作为特殊人群,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跟其他人不同,而且用色大胆,没有顾虑,笔触自然,是内心的写照,“智障人的绘画在美术界研究方面是一个隐蔽的领域,因为没有受过任何约束,他们更听从内心,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握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几乎和天才无异。”据了解,小榄中学甚至根据他的画作,为美术系的学生编写了一本厚厚的色彩教程。而在父亲谢永权这里,孩子的绘画更像是信手涂鸦,看不懂,“他画得很快,一天两三幅,家里就有上千幅画,都快搁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