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35周年成果展之文艺节目展演精彩上演,同学们通过器乐演奏、沙画创作、歌曲联唱和时尚走秀等节目形式,展现了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音乐路上学会自立自强
边俊熙演奏葫芦丝
双手轻握、十指飞舞……一阵悠扬的葫芦丝声传来,台下响起一波又一波掌声。边俊熙在台上自信沉着,丝毫不怯场。
“我喜欢吹葫芦丝,大家都夸我吹得好。”边俊熙今年15岁,就读于中山特校高一(3)班,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熙哥”。2岁时,熙哥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7岁到中山特校时,他常常大声喊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机缘巧合下,音乐老师朱晓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引领他走进了葫芦丝的世界。刚学葫芦丝时,指法对熙哥来说是一大难点,他的手指按不住音孔,吹不出声音。光是学会一曲《沧海一声笑》,他就花了半年时间。但熙哥也很“倔”,每晚坚持在家练习一小时,妈妈也想办法帮他记住演奏的重点和要点。到了小学五年级时,熙哥的演奏基本功已经打得非常扎实。
“虽然前面走得比较慢。但好在稳扎稳打,后面他就像开窍了那样,新曲子上手特别快。”妈妈谢女士自豪地说,孩子现在葫芦丝已过了专业六级,还经常上台表演。谢女士感慨,自从学习葫芦丝以来,熙哥的状况变得越来越好,孤独症症状从重度转变为轻度,注意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活也逐渐能自理了。
用画笔诉说内心世界
张玥青与她的画作
墨色线条在白纸上游走,勾勒出童趣盎然的卡通人物和生动的校园场景;缤纷的色彩流淌其间,为画作注入了活力与温馨。三(2)班的“画画小神童”张玥青正在课室里专注作画。仅仅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她就完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作《我的学校》。
作画时的玥青心无旁骛,但脱离绘画状态后,她就有些“坐不住”了。妈妈王女士说,玥青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一次偶然的机会,爷爷发现她对色彩异常敏感,便陪伴她用粉笔作画。从那时起,家人便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绘画兴趣和技能。进入特殊学校后,玥青加入了绘画班。她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画笔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复刻”到纸上。为了帮助她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并融入课堂所学,绘画老师在课堂上为她准备了丰富的素材,通过主题式创作的方式,引导她学会组合素材,从而更加突出地展现主题。“女儿在绘画上确实有天赋,我看到她在不断进步,也对她未来的表现充满期待。”王女士欣慰地说。
如今,对于玥青来说,绘画是一片安静的港湾。通过画笔,她可以倾诉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独特世界。
从畏难到热爱陶笛演奏
顾琪巍演奏陶笛
在中山特校35周年校庆的文艺节目展演中,高一(2)班的顾琪巍跟随所在的星乐陶笛亲子乐团上台演绎了一曲《荷塘月色》。行云流水的吹奏,让他的指导老师伍俏霞十分自豪。
琪巍患有孤独症,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陶笛5年来,无论走到哪儿,他总会随身带着这个心爱的小乐器。伍俏霞说:“陶笛是能充分运用十指活动的乐器,能帮助特殊孩子们做精细动作的康复。”尽管陶笛入门相对容易,但对琪巍来说,要想练好陶笛,仍需付出大量的精力。琪巍初学陶笛时,曾因畏难而逐渐失去耐心。为了重新点燃他的兴趣,伍老师巧妙地用陶笛模仿救护车、警车、救火车的声音,将演奏变得趣味盎然、如同游戏一般。这一教学方法效果显著,琪巍开始对陶笛的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音高、音色有了更多的理解。他好奇地探索着如何让陶笛发出悦耳的声音,并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如今,他的陶笛演奏水平已达到了专业七级。学习陶笛后,琪巍学会了专注,懂得用眼神与人交流,也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他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和自己的物品,并勇敢地接触陌生人。
“陶笛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他们也能像常人一样追逐艺术的梦想。”伍俏霞开心地说。